2017“智汇天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暨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于昨日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12个国家,超过100名创新人才齐聚天津。会上,天津市近200家创新合作主体与外方机构达成80余项初步合作意向,签署15项合作协议。其中,来自滨海新区的企业分别参与了关于科技人文交流和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面的签约,全面融入世界技术创新网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新区企业融入国际“朋友圈”
“近年来,公司主要致力于化学新药的开发与研究。虽然我们的技术均源于自主研发,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自身在新药筛选领域的实力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这次与瑞典相关机构签约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契机,我们将借助瑞典在药品质量标准和体系方面的成熟经验与优势进行接下来的研究。”天津法莫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东奎说。
据悉,在此次“智汇天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暨技术转移对接洽谈会上,天津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分别就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以及技术转移等方面与外方签约。其中,在共建联合实验室方面,来自新区的法莫西医药、津大建筑公司分别围绕生物医药技术、节能技术等领域与外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此外,深度参与滨海新区-英特尔联合众创空间与百度(滨海)创新中心运营的玑瑛青年创新公社也在同一场合与马其顿知识管理中心/国家PPP4宽带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玑瑛青年创新公社金融服务部总监王广龙告诉记者,玑瑛公社从2009年起就深度参与打造市级科技转化类项目、运营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积累了一批科技成果项目。他说:“目前,我们与英国、加拿大、韩国都有密切的科技合作对接。去年我们与韩国共同打造了‘玑瑛国际创新季暨中韩科技成果展示服务月’的活动,成交额达50亿韩元。今年一季度,我们针对之前达成意向的合作单位进行了持续跟进,目前已经落地的项目规模达6000万元人民币。未来,将针对滨海新区在智能制造、智能硬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需求,把相关的国际科技成果、国际人文交流项目进行植入,进一步服务相关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
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方,新区企业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周泽奇也表示,参与国际合作是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动力,也是滨海新区一直提倡和鼓励企业去做的事情。他说:“丹娜生物的产品已获得8项中国CFDA认证和11项国际认证,产品已经在欧洲、中东等20多个国家开始了临床应用。同时,我们还在英国曼侧斯特建立了标准化的实验室,为企业‘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一流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活动中,天津市科委与全球知名的技术转移机构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耶达研发公司建立了合作意向,共同致力于推动以色列优质技术成果向天津市转移,并促进以色列创新资源与天津市学术机构、企业实体、孵化器和投资者的合作,为破解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积极的示范作用。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市前列。
去年,天津市在“自贸区”与“自创区”的重叠区域建立了“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经过一年的发展,这里已经聚集了几十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形成了高水平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为新区乃至全市的科技型企业与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企业和机构搭建了对接合作平台。2016年,对接达1000余项次,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对外拓展合作渠道30余个,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0项,汇集国内外科技项目资源500余项,成为了国际科技资源的接驳驿站。
此外,由南开大学、加拿大水科技交流中心、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四方共建的“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已广泛开展了关于土壤及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探索饮用水/污水处理、水环境和土壤修复等先进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该中心现已聚集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学者和科学家超过50人,与全国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各类课题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超过30个。
据悉,下一步,天津市将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现代农业、海洋综合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合作研发与产业示范,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滨海新区也将在其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继续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创新资源能力,加快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一基地三区”的建设。
来源:滨海新区网
编辑:刘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