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湘江新区抗洪救灾纪实:风雨中书写的出色答卷

来源:湘江早报 作者:文波 颜家文 刘霞 张璋 编辑:刘艳芳 2017-07-11 09:06:26
时刻新闻
—分享—

经受了暴雨和洪水考验的新区依然生机勃勃。吴郡雨 摄

经受了暴雨和洪水考验的新区依然生机勃勃。吴郡雨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1日讯(湘江早报记者 文波 颜家文 刘霞 张璋 通讯员 石月 杨嘉栩 张晶 乐崇源)雨、大雨、暴雨,24小不间断的特大暴雨!

  涨、再涨、猛涨,滔滔湘江蹿至历史最高水位!

  6月以来,历年同期历时最长、范围最广、雨量最多、强度最大的强降雨袭击湖南、袭击长沙、袭击湖南湘江新区,2017年的这个初夏,我们注定面临来自大自然的巨大考验!面对汛情,新区迅疾行动;面对洪灾,我们风雨同舟,在省委、省政府和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区科学决策、精准调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好了一场防汛抗灾的攻坚仗,打好了一场协同有力、攻坚克难的大仗、硬仗,新区人以自己的智慧、担当和力量在风雨中书写了一份无愧于城市、无愧于新区、无愧于人民群众的精彩答卷。

  科学部署 靠前指挥

  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

  翻开眼前的雨情、汛情记录,我们依然感到如此的惊心动魄!

  6月起,暴雨袭湘。6月22日8时至7月2日8时,湖南平均降水量为270.0毫米,其中长沙市降水量最大,达452.0毫米。6月30日20时,湘江长沙站水位37.67米,超警戒水位1.67米;7月1日上午7时,湘江长沙站水位38.13米,超警戒水位2.13米;7月2日17时,长沙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7月3日凌晨1时,湘江长沙站水位达到39.50米,超过1998年历史最高水位0.32米。

  防汛抗灾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

  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搏风斗浪、御灾抢险,迅速投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

  领导靠前指挥,一项项决策科学果断、精准及时;各部门、各单位组织有序、协同有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1200平方公里的新区大地涌动的是抗洪抢险的强大合力,防汛保安全,新区疾行动!

  根据气象部门信息,7月9日晚至11日,又有一轮强降雨发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指示:全市上下要全力以赴迎战新一轮强降雨。“请各单位各负其责、严阵以待,确保防洪安全,确保工程安全!”9日中午12时37分, 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曹立军在新区防洪防涝工作群里作出部署。

  “收到,坚决落实!”“收到,马上开会进行部署。”“已作部署,坚决落实。”面对决策,新区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回应。

  其实, 从6月底开始,像这样紧张的防汛部署和战斗一场接一场地持续进行,人们看到曹立军每天都奔走在抗洪一线、抢险现场,了解汛情、巡查督导,和同志们在一起并肩战斗。

  6月30日下午,大雨滂沱中,曹立军检查新区涉水工程防汛安全工作,从梅溪湖中央绿轴到洋湖再生水厂二期、枯石塘泵站、三环置业和蓝光地产建设工地,再到巴溪洲水上公园、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他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24小时值班值守,切实落实防汛责任,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月1日上午, 曹立军赶赴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巴溪洲水上公园、靳江河洋湖段等地督导防汛工作,再次强调要层层压实防汛责任。针对巴溪洲水上公园突现险情,他和大家一起迅速制定处置方案,“用锚索固定桥面,并锁定底部控制柱。”两个码头最终被科学固定。

  7月2日,预计的洪峰高度被一次次刷新。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当日上午,一场紧急的防汛抗灾工作调度会在新区管委会7号楼召开,曹立军指出,湘江长沙站水位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并在持续上涨,大家一定要克服松懈心理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做好灾情易发地的排查,进一步加强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力确保新区的工程项目安全,全力确保新区安全度汛!

  7月2日晚,曹立军在靳江河漫水堤段抢险现场一直忙碌到3日凌晨, 来不及休息, 又赶赴宁乡抗洪救灾一线。

  7月4日凌晨6时,白泉河靠近入江口400米左右的河堤南面突现险情, 曹立军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上午11时,险情得到控制。

  在坪塘街道、在含浦街道抢险一线,在江滩公园的清淤现场,曹立军的指挥和督导给大家信心和力量。

  连日来,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罗社辉、凌勤杰、李少鹏及新区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也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这是新区抗洪救灾工作中一道别样的风景,这是新区开启的“微信防汛”新模式。在新区防汛防涝工作微信联系群里,10余天来,工作人员的头像24小时不间断地闪烁,水情汛情实时进展被一小时一报,通过该微信群,防汛巡查人员随时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线沟通联络,扁平化的指挥调度让险情和防汛工作部署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告知、发现、防范和处理。

  未雨绸缪,井然有序,有效及时。正是由于领导靠前指挥,正是由于决策科学果断,正是由于组织得力有序,正是由于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有力,为夺取新区抗洪救灾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先锋力量 众志成城

  鲜红的党旗在抢险现场高高飘扬

  汛情就是命令,洪灾考验担当。

  在这场与洪魔殊死搏斗的战役中,新区大地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处涌动的是抗洪抢险的强大合力,高高飘扬的是抢险现场鲜红的党旗!

  每一场战斗都是一个难忘的画面,每一个抗险救灾现场都有感人的故事。

  6月30日晚,大雨倾盆,李自健美术馆突遭雨水侵袭。得知灾情的先导控股董事长刘继雄第一时间冒雨为李自健美术馆调派多台水泵,及时排出溢出的湖水,并安排沙袋堵截,确保李自健美术馆免受洪涝。7月1日上午,巴溪洲水上公园游艇码头险情出现后,已多日没有合眼的湘江集团董事长张利刚迅速赶去处置,方案制定后,老党员、湘新投公司副总裁谢志国和第二党支部书记、综治办主任陈维一起跳上滔滔江水中的一叶扁舟,与请来的水手一道,对游艇码头进行科学固定。在他们的努力下,5个多小时后,两个先前随时可能被洪水冲走的码头被完全固定,险情成功排除。

  舍小家、顾大家,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从6月29日暴雨来袭,作为新区防汛总调度的住建环保局调研员杜杉平就开启了不分昼夜的工作模式,一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同事们说,每次,他都是用身体的热量将衣服烘干。7月1日,已经连续数夜没有合眼的他眼前一黑,差点就晕倒在地,被同事送去医院,刚打完两瓶点滴,他就拔下针头,投入新的战斗。

  7月1日上午10时30分,龙骨寺自排涵闸口附近出现疑似管涌,党员王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回填预压5000吨砂卵石,6小时后基本排除了险情。党员谭若涛,暴雨中一直蹲守在片区各工地和防汛重点地方,坚持巡查、连续72小时坚守一线。党员万小明,不顾奶奶中风病危,主动申请参与抗洪抢险工作。党员张新杰从南京出差回来背着行李直奔一线,坚守在洋湖再生水厂二期靳江河大堤上,连一口热饭也没来得及吃。

  关键时刻站出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7月1日0时23分,岳麓区含浦街道芝字港村下毛塘组泄洪渠道内,随着雨势加大,河水溢出渠道口,大量雨水眼看就要漫过幸福堤垸。危急时刻,七旬老党员李希强来不及穿上雨衣雨裤,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带领众人用沙袋奋力堵口。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这处漏口被及时堵住。

  7月1日下午4时许,梅溪湖节庆岛湖边喷泉机房突现险情。在强大的水压作用下,节庆岛机房开始出现渗漏,机房内是价值数千万元的昂贵设备,一旦湖水涌入,不但昂贵的设备会全部报废,还可能造成节庆岛沿线数万户居民家停电。新区防汛抢险青年突击队迅速赶往节庆岛音乐喷泉处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下水!”话音未落,突击队员中的80后、90后党员温建波、肖鑫、蒲伟系上安全带,带头跳入湖中,在齐腰高的水中,摸排渗漏点,砌起围堰,这一泡,就超过5个小时!在防汛抢险青年突击队的齐心协力下,3000余个编织袋稳稳地在险情处筑起了一道墙,险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7月1日晚8时,靳江河桥上游700米处,疯涨的洪水突然漫堤,一场保堤大战就此打响。

  湘江集团党员突击队全体党员主动请缨,与湘府路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岳宁大道施工单位中建五局近200余人共同参与抗洪抢险。

  黑夜里,暴雨中,一车车砂石运了进来,一袋一袋填上河堤。7月2日,在抢险现场,一面鲜艳的党旗插上了靳江河堤!党旗下,则是一个个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身影。7月2日凌晨,一道高约40米的防水墙成功筑起。

  7月2日凌晨3时,洋湖再生水厂,城区内涝污水涌入管道,暴雨不断,工人贺冬云、莫剑正划着木船前往厂区阀门,突然一个激流冲来,两人先后不慎落入水中。两人在水中挣扎了一会终于爬上船,顾不得其他,奋力划向前关闭阀门。他们知道,如果再晚一步,污水将淹没厂区,附近数以百计的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失去保障,洋湖片区用水安全也将难以恢复。

  7月2日凌晨2时,岳麓区石塘沟新塘,雷锋街道牌楼坝村村支书陆海洋自告奋勇,将一捆麻绳一端系在挖掘机上,另一端捆绑在自己的腰上,直接跳下了被洪水冲垮的堤坝,接着,另一位村民也跳了下去,其他人员依次在岸上接力搬运沙袋,“没时间考虑安危,全村5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有责任守护。”陆海洋说。2个多小时后,冲垮的堤坝被顺利截流,陆海洋拖着疲惫的身躯,又赶往了另一个现场。

  一个个决口被成功封堵,一次次险情被成功排除……在高高飘扬的党旗指引下,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保卫战终于迎来了阶段性胜利!

  共赴艰难 风雨同舟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一场洪灾将新区人的心紧紧系在了一起!无论是险情处置时的紧急救援,还是灾后重建的爱心奉献,处处展现的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合力和信心。

  “望城区团委求助,这边需要18个人员巡堤,请求支援!”“宁乡求助大型工程车辆、洒水车、消毒水等物资!”“岳麓区坪塘街道出现管涌,请求支援!”在新区防汛防涝工作微信群中,一条条求助信息牵动新区人的心。“收到!马上反馈!”一条条资讯迅速得到传播、迅速得到回应、迅速得到落实。

  7月2日,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发生溃堤。“望城乌山急需18人增援协助巡查险情!”新区团工委书记刘飞米发来信息,来自湘江集团和先导控股的青年队员积极报名参与,第一时间赶往大堤。大堤上没有路灯,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巡防点,但百米之间,如果不用探照灯,很难看见彼此。一路前行,脚下都是高低不平的石子和泥土,大堤上蛇虫也多,突击队员很多都是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本职工作,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巡防队伍中来。在巡防之前接受了培训的他们,在田间地头打着探照灯,仔细盯防着大堤变化,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和望城团员青年互帮互助,24小时不间断巡堤护堤,突击队队员郑建军说:“我们每8个小时轮换一班,采取3班倒的形式,相互轮替。”他脚上的一双鞋沾满了泥土,但被问及是不是很辛苦时,他笑着说:我们年轻,经得住!

  在靳江河大堤,洋湖再生水厂工作人员与岳麓区街道干部联动巡堤;在梅溪湖东湖泊,梅溪湖公司工作人员与梅溪湖街道党员干部一道坚守阵地,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

  7月4日,望月湖街道出现险情,急需黏土,新区相关部门紧急调度,半小时内将黏土送达现场;含浦街道急需生活用水,新区每天早上9时和下午5时协调消防车,为居民送去生活用水,同时,新区相关爱心企业送去1500箱矿泉水,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抢险是战斗,灾后恢复同样是战斗。

  7月3日7时30分,新区管委会调集了7台洒水车、6台随车吊、2台面包车组成工程救援队开赴宁乡,迅速投入宁乡灾后恢复救援工作中。

  “同学们,谁有办法筹集到大量84消毒液、漂白粉,宁乡遭受洪灾,急需这两样东西用于防疫。”7月4日,在新区城市发展与新区建设培训班的微信群里,市委组织部吴益彬发的这条信息牵动着大家的心,新区的同志得知消息后,立即向主要领导报告,曹立军指示:“灾区所需,马上就办,马上就送,全力支持宁乡灾后恢复工作。”当天下午,湖南湘江新区向宁乡捐赠的消毒液和漂白粉运抵宁乡。由于宁乡受灾严重,7月10日,新区又捐赠了一批用于灾后重建的水泥物资运抵宁乡,一批批物资和人员带着爱心、带着责任来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在江滩公园、巴溪洲等涉水区域,洪水过后,来自湘江集团的青年迅速投入到灾后恢复工作中,有的拿起铁锹将泥巴铲进斗车,有的拿起锄头为被水淹的珍贵树木挖出一条沟,让树根透气排水……烈日当头,他们个个都湿透上衣,身上、脸上沾满了泥土,却一刻也没停下来。

  同时,湘江FFC、湘江欢乐城、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也开始有序施工。

  新区人以爱心和责任心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将人间大爱送到受灾群众的心坎上。

  水系丰富 建设超前 新城经受历史最高水位的检验

  风雨过后,新区群众的工作生活正恢复如常。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新区的城市建设在这场特大暴雨和高水位洪峰中,经受住了“大考”!

  新区区域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有湘江水系及沩水河、龙王港河、靳江河、八曲河、马桥河、桐溪港、观音港、白泉河等多条湘江一级支流,临江还有洋湖垸、胜利垸、梅溪湖、斑马湖、史家湖、张家湖、大泽湖等湿地和湖泊资源,湖泊水面达2390公顷,另有泉水冲、古冲、石冲、牌楼坝、观音岩等中、小型水库12座,可调蓄水量3467万立方米。境内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形成了“雨多溪河涨,天晴溪河落,岁旱溪河枯”的自然特征,年平均径流量为8.9亿立方米。区域内地下水动态储量约1.55亿立方米。在这样的水文特征下,新区近年来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做深“水文章”,让一泓泓清水盘活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一座“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之城正在崛起,超前的建设成果为应对水患奠定了基础。

  “海绵”效应凸显,暴雨后的新区安宁依旧。7月5日晚,梅溪湖节庆岛上,游人如织,脚下的草坪已晾干,不少游人席地而坐欣赏夜景。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暴雨前湖泊水位有所上涨,游客栈道、座椅、照明等设施并无损坏。

  有了700万立方米库容的梅溪湖调蓄,片区几乎无积水。“此次暴雨中梅溪湖国际新城没有出现灾情,暴雨后无大范围内涝,梅溪湖周边楼盘小区无积水、渗水,新区两型建设、海绵城市技术应用成果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新区管委会住建环保局两型处工作人员张子竹向记者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通过“蓄、滞、渗、净、用、排”6个字总结,相比传统利用大口径管道快排方式,在遭遇强暴雨时容易出现排水不及时,带来城市内涝风险。海绵城市设计通过从源头控制雨水,再经渗透、过滤、储存等设施将雨水留下来,不仅减轻了城市管网的压力,而且雨水将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

  “占地3000亩的梅溪湖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体,在这次防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子竹说,梅溪湖湖体库容700万立方米,收集来自周边山体的雨水,具有防洪调蓄供能。在强暴雨来袭前,新区已将梅溪湖水排放100万立方米,腾出蓄洪空间。在雨量最大的时候,迅速启用了东、西湖泊,初步估算分别收集雨水150万、1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相比老城区,新城排水管网设计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系统,污水不再进入雨水管道增加排放负荷,湖泊周边岸线的软质护坡、透水砖、水生植物等有效减少地表积流,而金茂梅溪湖、中建梅溪湖中心等环湖的20多个楼盘,在规划之初就按照海绵城市标准设计,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些小区安然度汛。

  新城建设,治水成为第一要务,200年一遇的防洪堤坝设计,给洋湖湿地调蓄错峰再加一道保险!洋湖生态新城虽然濒临湘江且地势低洼,却在此次洪灾中安稳过渡。长沙先导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张前准表示,此次洋湖新城在防洪排涝中的表现,证明了洋湖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

  “洋湖生态新城(原洋湖垸)由于地势低洼,水系整体性和流动性差,一直水患重重。2009年起,洋湖新城开发时就将治水作为第一要务,合理利用片区内湘江、雅河、靳江河、洋湖湿地等水资源生态系统,科学规划了高标准堤防、防洪排涝、湿地调蓄、雨污收集净化四大系统,在防洪抗灾的同时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张前准介绍,片区新建堤防按照主城区防洪标准200年一遇设计,此次洪峰过境洋湖水位达39.51米(吴淞高程),距离堤顶仍旧有一米多的距离,未出现漫堤现象。扩建与新建的龙骨寺泵站、枯石塘泵站都是高标准设计,龙骨寺泵站装机容量比以前扩大十倍。同时片区实现了雨污分流,管径高标准设计,排渍能力能满足“12小时暴雨12小时排干的标准”,此次暴雨中,泵站24小时开机排涝,虽有部分时间段压力较大,但没有出现险情。

  11.98平方公里的洋湖新城内规划了4.85平方公里的洋湖湿地,形成了天然“吸水设备”,收集片区内雨水,维持区域水平衡,在抵抗洪峰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洪峰到来前,我们主动把湿地水位下降50厘米,调蓄各方洪水150万立方米,减轻了排涝系统和外河流域泄洪压力,给防洪排涝上了保险。待到外围泄洪压力减小时,原蓄积的洪水再向外排。”张前准说。

  同时,片区还通过透水铺装率、屋顶绿化率及下凹绿地率等手段和高科技雨水回收系统,再生水厂污水处理,加强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梅溪湖国际新城荣膺2016年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洋湖生态新城斩获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5年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生态宜居城市新样板。新城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区管理等多个维度构筑了城市发展样本。它很年轻,但足够坚韧,足够出色。面对凶猛的洪水,智慧的新区人与这座城市风雨同舟,抵抗住了洪魔的侵袭。

  历史,将记住这个夏天,时间,将铭记这场鏖战!

  深夜的湘江两岸灯火通明,梅溪湖畔风采依旧,战斗还在继续。我们坚信,只要全力以赴,毫不松懈,我们就一定能夺取这场历史罕见的抗洪救灾战斗的最后胜利!

来源:湘江早报

作者:文波 颜家文 刘霞 张璋

编辑:刘艳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