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最大烦恼莫过于交通拥堵。如今虽有手机可查询车辆位置和道路拥堵,但仍不能做到十分精确。随着智能交通迭代升级,城市交通也越来越“聪明”,比如有一种智能信号机会通过5G通信和车辆进行通信,车每到一个路口,你的手机、行车记录仪或车辆的抬头显示上都会显示精确的倒数时间、通过路口时间等,该智能信号机还会实时监测周围交通情况,遇到拥堵,就能及时预测并迅速调整信号灯方案,从而缓解拥堵。
近日,这种智能信号机已经在江北新区江北大道上布点试用,研发它的是来自新区的南京市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2017年,以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学院院士Victor C.M.Leung(梁中明)、长江学者田大新教授领衔的人才团队,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组建而成的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落户江北新区软件园,致力于成为车路协同、智能驾驶领域的信息集大成者、技术领导者和产业孵化器。不到一年时间,该机构成功孵化十余个智能交通项目,6个投入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孵化工场”。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是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研发机构的最大区别。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兴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产业力量。
政策优势加产业聚集
吸引智慧交通孵化工场落户江北
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程清远认为,对于高科技初创企业来说,无论是区位、政策、人才吸引还是产业集聚方面,江北都有明显优势。
“智能交通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需要政策对研发企业的支持,新区对于企业、人才的政策十分完善和超前。比如前期我们有较大面积的办公场所,租金上也有减免;我们需要高端科研人才,新区具有很强的人才吸引条件,会积极推荐相关人才,人才公寓也为人才在宁工作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智能交通行业发展需要从设计到芯片到算法到产品到集成等全产业链的高度融合,芯片是江北新区重要产业定位,落户在此也具备产业集聚效应。” 程清远表示。
不足一年
10余个智慧交通项目成功孵化
目前,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已经成功孵化广宇科技、量动信息、货斯基和金苏泽四家企业,分别在车路协同、辅助驾驶、货车ETC、散货综合服务等方向上形成了10余项科研成果,投入量产的创新产品6项,而这都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的。
其中由研究院孵化的江苏量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业项目“基于高速动态称重技术的货车ETC系统研发及应用”已入选江北新区2018年度“创业江北”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三维立体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的车型自动分类系统已在宁杭高速上试点,破解了许多高速公路技术难题。
“现在ETC都是小车ETC,货车ETC是要停车称重的,造成货车收费窗口排队。这就需要解决货车快速通过收费闸口时精准称重过杆的问题。以前高速公路上的货车称重均为静态称重,高速状态下的动态称重由于精确度不够,会导致很多货车司机投诉。我们这个项目解决了高速状态下精确称重技术难题,使得货车ETC成为可能,未来收费站人工收费窗口基本可以取消。这项技术还有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对货车司机超限超载现象进行管理,减少交通隐患。” 程清远介绍。
此外,由研究院主动安全预警技术为核心而孵化的江苏货斯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打造全国首家面向散货的货运综合服务平台,旨在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军个体运输户解决保安全、降成本的问题,平台已吸引了认证的散货用户500余人、车辆300余台。
应用型科研平台+实战型人才团队
破解科研产业“两张皮”
短时间内众多产品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是如何做到的?程清远认为,这得益于平台和人才的共同配合。
北航是智能交通行业知名的高校,其在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最关键是十分注重成果转化。“在启动一项科研前会充分调研其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其牵头成立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之所以有‘应用’二字,说明其是注重结合当前交通的实际需求而展开科研。”程清远说。
人才也是关键因素。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中,自然人股东一半都曾经具有创业经历,研究院员工95%以上都是来自交通行业,都曾经在行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研究所、院校或民营企业任职,都曾经在智能交通行业摸爬滚打,对市场本身也有着充分的敏锐度。
与市场充分契合的平台和人才,研究院成立之初就拥有完备的市场开拓机制和企业管理制度,加之以前在行业内就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合作氛围和优良人脉,成立之后很多项目能快速落地。
“高科技初创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科技人才,生存、发展贯穿企业始终,创新必须在生存基础上才能有生命力。当前研究院一方面通过已有项目实施保证正常运转和人员稳定,另一方面也正努力通过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竞争力。”程清远说。
来源:江北新区官微
编辑:刘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