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智高点”迈向高质量发展 湖南湘江新区近3年GDP年均增长11.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辉 肖和平 文波 颜家文 胡益虎 编辑:刘艳芳 2018-12-18 10:05:4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记者 徐辉 肖和平 文波 颜家文 胡益虎

  2018年,历史必将铭记。浩浩湘江,承载着湖南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情怀与梦想,汇入改革开放四十年再出发的壮阔洪流。

  湘江之畔,岳麓山下,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的湖南湘江新区,在中国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元年,抒写了精彩一章。

  连日来,记者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到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建设现场,从320米高的湘江FFC大厦施工楼顶到湖南金融中心的金融广场,走滨江、览梅溪湖、进洋湖、上大王山,处处感受到湖南湘江新区兴产业、谋发展的火热场景。

  在刚刚举行的2018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工信部向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授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这标志着湖南湘江新区在探寻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正如中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所言: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也意味着将肩负起国家使命,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布局新兴高端产业,打造湘江智谷,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国家使命,也正是新区人的目标与梦想、责任与担当!

  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新理念,开辟发展新路径

  2015年,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诞生。从此,湖南有了一块国家级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湖南湘江新区被国家赋予了发展、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

  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突破点在哪里?家住河西的梁绍辉清楚地记得,湖南湘江新区过去留给人们直观的印象是梅溪湖、洋湖旁那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房子。然而,新区之“新”就是那一栋栋新房子吗?

  区位优势独特,但开放水平较低;产业种类多,但综合竞争力不强;教育与科技资源丰富,但科技创新能力亟须提升……这些问题,虽属于成长中的烦恼,却是湖南湘江新区担当国家使命绕不开、避不过的难点、重点。

  放眼全国,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对湖南湘江新区而言,要在全国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加快实现产业引领和创新驱动。

  审视湖南,湖南湘江新区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湖南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湖南湘江新区的发展寄予厚望。仅今年,他就多次到新区调研,12月11日,杜家毫又来到新区企业华为软件长沙分部、长沙中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伟创力技术(长沙)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看到平均22秒就有一台手机下线,对企业发展速度和智能制造水平予以高度赞许。他叮嘱: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以产业招商、集群入驻、量身定制、个性服务、培育生态为特色的“135”工程升级版,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对湘江新区‘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加快把湘江新区打造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强调。

  在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题调度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要求:集中力量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当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新引擎、新动力、领跑者……既是殷切期望,也是角色定位与前进方向。廓清迷雾,精准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思路理念在深刻嬗变。

  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图”徐徐展开: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五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三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构想开始形成。

  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今年,新区在“5+3”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围绕把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的湘江智谷为引领,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机电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五大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快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生命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五大服务业,形成发展新动能,确保湖南湘江新区在长沙担当省会责任中走在前列,在“产业项目建设年”中走在前列,在“三大变革”中走在前列。

  伴随理念变化的是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湖南湘江新区不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一网、一单、一窗、一端、一库、一档”为主体的“六个一”政务服务体系建设,81项审批事项已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建立集成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用好省、市下放的开发建设权限,承接省级经济管理直报权限16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44项,并及时下放各园区、区(市)……

  从2018年开年的“产业项目建设年”启航周,到奋进月、攻坚季、蝶变年,产业巨头纷至沓来:伟创力、中国长城、杉杉集团、腾讯、京东、百度、大陆集团、博世、苏宁云商……今年全区已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共计127个,总投资1265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个(中联智慧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杉杉能源、中国长城、桑德新能源、电咖汽车、中国电科麓谷产业基地、美的智能家居、世冠汽车、伟创力、京东亚洲一号、天岳半导体)。产业项目加速推进:目前270个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7.98亿元,占年度预估投资的108%。宜家、卓伯根、京东亚洲一号、杉杉能源、通达电磁能、中国电科8寸晶圆等项目开工建设。伟创力创造了半年内签约、动工、投产的“新区速度”。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611.1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为33.1%,较三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1.5%,较三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投比重为57.4%,较三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三智一自主”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方面全年产业规模将突破750亿元。主导优势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5%左右,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产业链、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的产值增速分别达到20%、35%和15%左右。

  产业发展呈现集群链式迈向中高端态势,湖南湘江新区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在长沙、在全省的引领作用已经显现。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突破口,从较低端转向中高端——新产业,抢占发展新高地

  在长沙重点建设的“六大片区”中,湖南湘江新区范围内就有2个: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湖南金融中心。对此,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指出,建设好“六大片区”是省委、省政府交给长沙的光荣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上,如何体现新区智慧、展现新区作为、作出新区贡献,新区人在思考、在擘画。

  “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布局方向就是要从微笑曲线中比较低端的产业转向两侧的中高端产业,也可以说是从低效益向中高效益迈进。”谈到新区的产业战略,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迎春用形象的微笑曲线作了个生动比喻。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2018年11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湖南湘江新区绚丽的展台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新区最新的人工智能产业成果令人啧啧称赞,由智能重卡、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公交车、智能环卫车组成的智能车队惊艳亮相,在炫酷驾驶舱造型的展台里浓缩了最前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精华。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建设是新区瞄准新兴产业的精彩缩影。”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罗社辉说。把土地财政转化为产业创新驱动需要拒绝眼前的诱惑,2016年11月,新区在核心板块拿出2300亩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场。有人估算,如果这2300亩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将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约100亿元的收入,但湖南湘江新区选择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精明地进行1.5级开发建设,完成测试使命后,可以再投产业给园区……测试区从规划和建设开始就是采用最高标准,既为智能汽车企业服务,更希望借此在新区建起一个吸引智能网联产业链的“磁场”。

  发展工业产业链的思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个“换道超车”的突破点上。“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包括33个城市场景、13个乡村场景、6个高速场景、26个越野场景,这里是目前国内测试场景丰富、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配套最齐全的测试区,在全国第一个建起了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目前实现了5G下的V2X测试应用。”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谢国富告诉记者,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营运才半年就获授牌进入了“国家队”,正式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记者在测试区采访时,测试车辆中一辆白色的重卡特别引人注目,它的研发者是落户在新区的创新企业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这家企业的“精神导师”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李泽湘,他对记者说:“我们希望人们再次谈论长沙时,不再只有娱乐之都,还有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目前,以测试区为核心的“湘江智谷”已经聚集了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联重科、京东无人车、三一集团、北汽、智慧畅行、桑德集团、速腾、纳雷科技等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较大产业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联企业347家,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联盟”,人才、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形成的磁场正在加快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年底第一条智慧公交示范线路将建成试运行。

  根据规划,到2020年,湖南湘江新区有望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超过30000人,其中专业研发人员不少于5000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主要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据了解,湖南湘江新区牵手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建立的湘江人工智能学院即将挂牌招生。届时“湘江智谷”建设也将初具规模,建成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引导,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在新区正在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长沙的22条优势产业链中,湖南湘江新区占了9条。创新引领成为亮点,在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4成,实现的产值占到6成。

  高端制造形成了以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和宁乡高新区为主的区域分布,形成了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为第一梯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为第二梯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为第三梯队的行业格局。

  杉杉能源是全球第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威胜集团为国内领跑的能源计量、系统和服务供应商,三德科技拥有国内燃料智能软硬件方面最多的知识产权,智能制造企业华曙高科推出了全球最大成型体积、最快建造速度的高温尼龙3D打印设备,天仪研究院成立不到三年发射了10颗卫星……一批高端制造行业新星正在新区迅速成长,到2020年,新区将基本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两个500亿元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链生态。

  “产业的升级正在带动城区功能的完善。”在梅溪湖街道润龙社区书记陈宇看来,湖南湘江新区核心区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曾经“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的日子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现在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总部经济区、滨江新城片区已经崛起为一座座高品质的新城。在曾经的坪塘老工业区,一个百米深的废弃矿坑正在被改造成巨大的悬浮式冰雪游乐园。湘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杨淑岚介绍,这里将变身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恒大文旅城等一个个巨无霸文旅项目在此聚集。

  走马新区,以产业为引导的各个片区生机勃勃。除了大王山片区和滨江新城片区华丽转身,梅溪湖片区从昔日的葡萄园变身高品质国际新城,洋湖片区由曾经的农田变身活力四射的总部经济区,世界500强AECOM华中总部、瑞典宜家集团湖南总部、德国卓伯根中国总部、和光集团全国总部、映客直播全国第二总部等国内外名企总部纷纷入驻。

  一幅新产业、新经济的生动画卷已在湖南湘江新区展开。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齐动——新生态,激活发展新动能

  走进湖南湘江新区,记者深深感受到,全区上下无不具有创新引领的发展意识。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中杰认为,作为国家级的湖南湘江新区,就是紧跟中央和省市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长沙、湖南乃至全国发挥窗口作用,起到示范意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发展成果与经验。

  采访中,说到建立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初衷,新区人有这么一些“算法”。首先是打造高地,打造一个长沙和湖南湘江新区的高地,打造一个高端研发转化和创新创意的示范区;其次是建设“智谷”,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很广,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是汽车;第三是转换动力,从比较低端的产业转向中高端产业;第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

  这的确是湖南湘江新区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一步高招。

  现代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前瞻性直接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区域经济的顶层设计不仅要着眼短期效益,更要规划好长期效益,只有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获批3年,一路走来,湖南湘江新区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跑出了经济总量第8、经济增速第5、产出强度第6的佳绩,发展规模和质量雄视中西部,是“新常态”下长沙乃至湖南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范本之一。寻根探源,正是瞄准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统筹考虑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以及片区开发平衡,围绕研发投入占比、产业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市场主体增速等开展“亩产效率”“平方米效率”考核评价,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加快建立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南湘江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之路正在延伸、拓展。”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感慨。

  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相邻而立,这里聚集了湖南最多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人才密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建设让人“眼前一亮”。

  几秒钟完成精准量身,一分钟试穿几十套衣服,最快两小时可以拿到成衣,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格子间走出来的苏科智能科技公司,其创业团队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他们开发了智能量体试衣定制服务平台,快速计算顾客体形的数据,在虚拟空间生成仿真电子立体模特,搭配试衣。该公司正与湖南本土知名企业合作,参与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

  在西湖文化园静谧的湖畔,大科城科创服务中心的办公区灯光经常彻夜不熄,这里有一场接一场的科创路演、培训、投资对接会。“智汇湘江·科创新区”校企对接活动一场接一场,湖南大学智能制造专场、军民融合专场……通过产学研峰会、项目路演、成果转化研讨会、创客论坛等形式,不断推动着科研成果转化和校园创业热潮。

  这就是创新驱动的魅力!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湖南湘江新区一方面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湘江智谷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引进、发展高端研发机构,加快将湖南湘江新区打造成创新引领的示范区和排头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基金+基地”建设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科技金融,积极争取普惠金融试点,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互促共赢发展,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事业成才,建设“人才特区”。截至目前,新区共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0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20多个、各类研发创新平台400个,年度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万件。2017年湖南湘江新区GDP超过2200亿元,全社会R&D经费占新区GDP比重达5%,远高于全国及省市平均水平,在国家级新区中也位居前列。

  “这里创新的氛围吸引了我,新区发布的创新创业人才奖励扶持办法非常实在。”31岁的香港人胡斯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成为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金融) 博士,今年1月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到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他拿到了长沙市高端人才“绿卡”,享受了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目前,研究院2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到85%,正在为长沙造智能重卡三年量产计划而努力。”该研究院负责人应龙博士告诉记者。

  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不能缺少资本血液。在湘江西岸的滨江新城片区,这里离长沙老工业起源地裕湘纱厂的旧址仅一步之遥。如今,湖南湘江新区的天际线被刷新,作为湖南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建筑,320米的湘江FFC大厦矗立在茶子山路旁,虽然没有竣工,却已被多家金融机构定制化建设,长沙先导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汪洁介绍,茶子山路两侧有14栋5A甲级写字楼在建,这里将形成湖南资本密集度最高的金融街。

  而在湘江FFC前的湘江江畔,10多栋滨江低密度办公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里将是湘江基金小镇的驻地,小镇明年6月交付使用,目前已经登记入驻了来自全国的254家机构,管理着规模达2025亿元的资本,获评“投中最具实力基金小镇TOP5”。

  基金投资者正用灵敏的商业嗅觉寻找下一个产业“独角兽”。11月3日,新区产业基金项目“星河动力”自主研发的“光年”系列60吨级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内蒙古试车成功,这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突破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航天公司,这家通过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基金旗下子基金元航资本引入新区的公司,成立仅8个月即突破了大推力固体火箭核心技术瓶颈,其研发时间之短、研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我们通过设立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投资6亿元撬动了50亿元的基金投入,通过基金找项目。”湖南湘江新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新区产业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近150个。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在湖南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演绎着创新发展的新故事、新乐章,经济发展“换道”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朝着新的目标,湖南湘江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和现代化长沙的新征程上,正奋力前行,勇立潮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辉 肖和平 文波 颜家文 胡益虎

编辑:刘艳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