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点燃”向新引擎,数据是奋斗者最好的见证。
8月14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长沙2个园区上榜,其中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居第19位,蝉联湖南省入围榜单园区的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园区百强榜单中,全国230个经开区和178个高新区“同台竞技”,榜单含金量可见一斑。
长沙高新区不但在全国百强榜中领跑湖南,同时居全国高新区序列第12位,较上年提升8位,在国家高新区的“角逐”中,长沙高新区实现了快速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子榜单“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中,长沙高新区位列第15位,成为全省先进制造的“第一园区”。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中,长沙高新区列第29位,领跑全省生物医药产业。
在全国百强园区榜中,长沙高新区是湖南唯一的“全国二十强”,并成为全省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最强园区,依靠的推动力是什么?再创“新高”秘诀是什么?
产业登“高”
先进制造走前列
向“高”攀登,向“新”而行,产业强区,大道至简。
此次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科技创新、产业跃升为权重最高的两项指标,分别为30%,是评价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长沙高新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一个个具体企业上,聚焦核心产业链精准发力,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此次登榜百强名单的先进制造,也恰恰是长沙高新区领跑湖南的旗帜。
今年6月,备受瞩目的“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上榜的13家企业中,湘江新区强势占据2席,中联重科、星邦智能,为世界制造业注入强劲的智造力量。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生产一台全新挖掘机,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6分钟。目前,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工程机械产业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园区聚集了近100家工程机械相关企业,多项行业标志性产品享誉全国乃至全球,为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持续迸发澎湃动力。未来,新区将力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经济跑得快,全靠优势产业带。先进制造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反映湘江新区发展特色的重要标志。
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覆盖面优势,引“链上企业”、攻“短板环节”。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先进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北斗(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而今,长沙高新区培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位居全国前列。
长沙高新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首批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与长沙高新区、岳麓区的“三区合一”,按照“区政合一”模式运行,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经济权限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愈发凸显。今年2月,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召开的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大会上,重磅发布了《湖南湘江新区贯彻落实“八大行动”总体方案》,其中提出的“产业培塑行动”将企业引育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行动指出要围绕构建“2+4+N”现代化产业体系,激活创新动能,优化产业生态,释放产业势能,实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今年上半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1月至6月,新区工业投资增长11.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4.2%;新增“四上企业”81家,居全市各区县(市)首位;54个项目参加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395.8亿元,项目个数与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
向“新”而行
全球研发湘江出发
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下,今年的榜单重点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管理制度改革”新要求下的园区高质量发展趋势。
湘江科学城首开示范、起步起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翻开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成绩单,一项项亮眼成绩彰显着新区的“研”值。
活跃的创新氛围,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催化剂”,让企业发展向“新”而行。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汇聚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均有布局。作为新一代信息计算产业核心区的长沙信息产业园汇聚2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湘江科学城加速建设,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为全域产业发展注入研发新活力。
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居国家级新区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295项,排名全省第一;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78.8亿元,增长38.9%,保持全省第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39.4%,较2022年提升8.8个百分点。
如此多的全国第一、全省第一的背后,是政策的保驾护航。今年以来,为走稳向“新”之路,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奋力争当“三个高地”领头雁 推动湖南湘江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长沙高新区创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规划纲要(2023—2035)》等系列政策,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第一需求是人才,第二需求便是资金。针对产业发展特点,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加速引进全球顶尖人才,以“湘江英才”之名广纳天下贤士,并依托本土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唱响“乐业湘江”品牌,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高,对资金需求大、类型多等特征,发布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及乘数效应,汇聚形成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群,为本土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特色分明
打造“近悦远来”的高新产业区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新区蓄力许久。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本次上榜的生物医药百强榜单中,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省一骑绝尘,产品遍布医疗器械、中医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医疗服务等五大领域。三诺生物、圣湘生物、益丰大药房……一系列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在新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一片繁荣——
三诺生物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血糖仪及试条生产基地,还拥有全国最大规模智慧健康项目,正从“中国血糖仪普及推动者”向“全球领先的糖尿病数字管理专家”转型蝶变;
圣湘生物坚持“创新+服务”双轮驱动,努力研发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生态圈,推动精准医疗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全省产业资源领先、创新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做好“产业答卷”, 把“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成就“百强园区”,除了优势产业要“带头跑”,固强补弱也成为“高新秘诀”。以惠企服务营造创新环境,引进 “链上企业”、攻“短板环节”,打造 “近悦远来”的高新产业聚集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发展的“不二法门”。
把“新老朋友”都请进来,更要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为企业发放“惠企大礼包” ,既让企业掌握到各项惠企政策,同时也为企业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同时,针对企业的各类难题,创建“项目建设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省、市、区重点项目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及时精准获取情况,提供“一对一”解答及政策“一站式”服务,以“雷锋式”服务专班护航企业项目发展。
园区强则产业强,园区兴则产业兴。以优势产业为引,下好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成为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强势“进位”的“高新”秘诀。未来,依托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创体系,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必将更进一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黄荣佳 柯鸣
编辑:吴戍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