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齐上阵 广覆盖 以居民“自治力”激发社区活力
2024-05-13 10:56:19 字号:

齐上阵 广覆盖 以居民“自治力”激发社区活力

141231.jpg

志愿者参与美丽楼道建设。

124131.jpg

“红袖章”先锋护苗队守护孩子们上下学安全。

13141.jpg

区域化联席单位师大附中捐赠物资。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彭娟 长沙报道

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在1平方公里的辖区里生活着上万居民。

一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等荣誉于一身,如何完成逆袭?这离不开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德治融入、法治保障、群众自治、智治支撑“五治”融合服务模式的推行。

近年来,学堂坡社区秉承“崇尚奉献、共享幸福”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高度融合的“一体四化”党建工作格局,聚焦居民群众的日常问题,实现基层党建与群众工作同频共振。2022年获评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齐上阵 激活社区治理“神经元”

开放式社区如何精细管理?群众多元需求如何精确满足?仅依靠社区11名工作人员的服务,肯定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学堂坡社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路子——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

社区580(我帮您)志愿服务团队就是其中一支“主力军”。“有事找580,事事我帮您”。学堂坡社区580(我帮您)志愿服务团队以“说说话、跑跑腿、想想招、巡巡逻”等方法,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采取轮流值班,及时收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麻纱事”,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满足居民随叫随到的需求,他们还特地成立应急了小分队,开通85520580的专号热线。

退休党员、居民彭杰是发起人之一。她介绍,队伍成立至今10余年了,队员有40余人,都是社区的居民,以纯义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志愿巡逻、爱心护苗、矛盾调解等多元化服务。

一点红带动一片红。在580背后,社区还培育了10余家专业社会组织,20余支多元志愿服务团队,志愿团队主动对接群众多样化需求,提升服务群众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结合社区实际,设立三个“服务日”,将每周一晚上的“每周一学”设为“学习日”;每月4日、14日、24日设为“党群议事日”;集中每周四在“邻里中心”进行志愿服务为“奉献日”,激发服务活力。

广覆盖 绘就社区治理“美画卷”

精炼的“美丽约定”,贴心的置物“漂流角”,温馨的“生活小贴士”……走进学堂坡社区,以德智楼、兴智楼、清风楼等命名的楼栋单元门内外整洁清爽,“最美楼道”建设让原本陈旧、冷清的楼道变成了居民的“公共客厅”。

作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学堂坡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以“美丽楼道”建设为契机,充分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活力。

社区坚持“一楼一主题,楼楼有特色”的原则,打造“法制楼道”“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题楼道,让老旧楼栋通过“微改造”“微设计”实现“美丽升级”。

美丽楼道建设第一步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在学堂坡社区,通过居民群众自愿筹集一部分,社区、街道等援助一部分,多方助力下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在维护方面,楼道每家每户按月轮流管理楼道,居民群众切实遵守自己认同的“美丽楼道”公约。

“楼道里有居民自己创造的绘画、手工品等,走进楼道感觉干净、舒服、温馨,比之前好多了!”胡礼花是学堂坡社区二里半的一名居民,也是一名楼栋长,在社区居住了三十余年,说起“美丽楼道”建设,她连连称赞。

齐参与 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湖南师大附中在社区设立志愿服务实践站点,每季度定期为低保户、残障人士、高龄老人捐赠爱心物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每周四下午的法律咨询,获得社区群众连连“点赞”;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每周六的周末公益课堂,成为青少年快乐加油站……这是定期会在学堂坡社区上演的情景。

如何充分盘活辖区资源,学堂坡社区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把驻区单位的“好资源”变成服务基层群众的“好项目”?学堂坡社区通过做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进行区域化共建的探索。

什么是“三张清单”?首先,社区通过征集、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征集社区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其次,社区联动驻区单位,根据居民需求清单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形成“服务清单”;在“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基础上,将居民群众需求与驻区单位优势资源相结合,最终形成“项目清单”。

截至目前,社区已经与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等30余家驻区单位结成对子,签订“五联五建”共建协议,认领并开展双向共建志愿服务50余项,打造了共驻共建、共享共赢发展新格局。


来源:红网

作者:彭娟

编辑:吴戍疆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