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曾咏柔 长沙报道
秋色渐染,七夕之夜,中建国际智慧谷的草坪上月光映照、凉风习习,悠扬的旋律、稚嫩的歌声及活力的舞蹈交织。暑期托管班孩子们的精彩结业表演,为园区首届暑期托管班画上圆满句号。
暑期托管班结业表演。
“托管班不仅解了我们双职工的暑期带娃愁,专业的课程、丰富的研学和贴心的服务更让我们彻底安心。” 一位家长的评价,道出了这场托育服务的价值——它不仅是园区服务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成为托育服务的标杆样本。
解题“孩子暑假去哪儿”
“从前盼放假,有了孩子后,现在怕放假。”这句话道出了双职工父母的心酸。
暑期来临,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企业职工“带娃难”问题逐渐凸显。双职工家庭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孩子暑假“去哪儿”?这令众多职场父母困扰不已。
如何为家长们排忧解难?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党委瞄准“托管服务”这一小切口,力求以点破面撬动服务升级的 “大棋局”。
早在今年年初,园区党委便启动筹备工作。“开办暑期托管班不能‘拍脑瓜’决策,‘拍胸脯’保证。我们要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确保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员工需求。”中建国际智慧谷园区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园区党委的牵头下,园区先后组织了一次家长见面会、两轮座谈会和三轮问卷调研,深入倾听企业诉求与期盼。会后,园区系统梳理了需求清单,并围绕企业员工普遍关心的托管托育问题,开展了实地走访与线上调研,精准掌握职工对托管托育的具体期待。
在筹备过程中,园区党委多次召集协调会议,细致推敲各项细节:如何营造既安全又富有童趣的环境?课程设置怎样既有趣味性又具有科学性?如何保障餐食的营养均衡?师资队伍是否具备专业资质?这些问题均被纳入重点考量。
托管班设置了教室、阅读区、活动区和休息区等功能空间。
“从场地选择、安全保障、师资配置到课程设计,托管班的每个环节都经过我们的反复推敲。”园区党委负责人介绍,园区专门腾出近500平方米的场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爱好,对场地进行改造,设置了教室、阅读区、活动区和休息区等功能空间,让孩子度过一个难忘、快乐的假期。
“得知园区要办托管班,还不收取费用,我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了名。”园区企业一女职工欣慰地表示,“往年暑假总为带娃焦虑,现在不仅省了通勤时间,孩子的安全和照护也有保障,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专业托管助成长
7月8日,在湖南省早教托育学会的专业指导下,中建国际智慧谷暑期托管班正式开班。园区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分设3-6岁小班和7-12岁大班,组建了一支持有教师资格证具备丰富幼教经验的师资队伍,确保托育服务专业规范。
该托管班并非简单“看孩子”,而是以“全面发展”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早晨的课业辅导时间,老师针对性指导孩子完成暑期作业,巩固知识基础;下午的兴趣课程涵盖美术创作、少儿手工、国学经典、体能教育等,兼顾兴趣培养与素质提升。
兴趣课程涵盖美术创作、少儿手工、国学经典、体能教育等。
“我最喜欢美术课!”6 岁的浩浩举着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向妈妈展示,“在这里还认识了好多朋友,比在家有意思多了。”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里探索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寻找答案。本次托管班的一大亮点是外出研学。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橘子洲瞻仰伟人、感悟历史;体验非遗面塑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参与麓枫社区磁浮列车科普活动,探索科技奥秘;在后湖天文馆学习天文知识,在瓷器馆动手制作瓷器。“看到孩子围着天文装置好奇提问、认真捏制面塑的样子,我特别欣慰。” 一位带队老师说,“这些实践体验带来的知识,比书本更鲜活、更深刻。”
中建国际智慧谷用开办暑假托管班这一实践生动证明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外出研学。
服务升级聚动能
8月29日,七夕音乐会上,托管班的孩子们用稚嫩歌声、灵动舞蹈展示两个月的学习成果,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不断。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眼神里满是欣慰:“之前还担心孩子不适应,结果每天接他都舍不得走,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性格也更开朗了。”
认可的力量,往往体现在细枝末节里。一句句真诚的感谢、一张张欣慰的笑脸、一面面饱含感情的锦旗……企业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凝聚成园区最温暖、最催人奋进的力量。
园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HR算了笔“效率账”:“往年暑期,员工因带娃请假的情况很常见,今年有了托管班,员工们可以安心工作,园区真是帮企业办了件实事。”
园区企业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此次托管服务不再局限于帮助家长带娃,更是通过专业共建、混龄教育等创新模式,实现“托有所育”向“托有优育”的服务升级。通过与专业机构共建、探索混龄教育等创新模式,园区将托育服务打造成提升自身凝聚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抓手。
首届托管班的成功,让园区有了更长远的规划:未来将针对寒暑假提供延伸托育服务,实现“家长下班、孩子放学”的无缝对接;同时引入更专业的托育师资,加强与优质教育机构合作,探索产业园区长假托育服务的长效机制。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栖。“在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提供办公空间和产业政策。”园区党委负责人表示,只有精准对接企业员工需求,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实现“空间配套+民生服务”的双重保障,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成长”与“园区发展”的双赢。
来源:红网
作者:曾咏柔
编辑:吴戍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