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传承雷锋精神,共绘时代新风。在湖南湘江新区,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雷锋式”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3月是学雷锋月,湘江融媒推出《企业帮扶在行动》专栏,聚焦报道新区企业帮扶故事,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风采。
园区人气“爆棚”是一件好事,可早晚高峰的交通堵塞却是困扰园区良性发展的一个难题。“从岳麓大道辅道下来,进入园区的这一段路是最让人头疼的,几百米的路程,动不动就要堵上半个小时!对于我们上班族打卡太不友好了!”这是在长沙中电软件园内工作的谢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近段时间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改善。
新增的粉红斑马线
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作为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科创企业的重要集聚地,目前园区已汇集5万余家科技企业和百万优秀从业者。其中,中电软件园片区紧邻岳麓大道北辅道,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汇集总人数近5万人,交通潮汐特征明显,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时长超过两小时,拥堵长度超过两公里,成为岳麓大道的一大“堵点”,片区内企业职工和社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骑行道改造
“针对‘交通难’这一问题,我们迅速响应,园区主要领导牵头,组建了由长沙高新区交警大队、城管执法、街道、社区、重点企业等单位构成的协调机制,共同发力,针对出现的实时交通问题快速处理。”园区营商环境工作局相关负责人马登科表示,交通问题看似简单,却影响着园区的未来发展,并且涉及从规划到设施到指挥调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园区联合专家对片区交通进行了综合研判,通过设施改造、创新手段、动态协调等方式打出交通治理“组合拳”,全力打通岳麓大道这个长期“堵点”。
来到岳麓大道尖山路口,记者发现这里的车道似乎焕然一新,取消路边停车位给行车让道,道路瞬间宽敞,同时车行采用“快进慢出”的原则,由原来的“三进三出”车道改为“四进六出”车道,有效畅通了早高峰的车流通行。
尖山路
“路边停车位取消后,我们将在信息大道(在建)北侧、金南公园(规划)、芯城科技园、中电软件园南侧新建4个停车场,构建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位辅助、路内停车位补充的停车供给体系,既分流了车辆,也缓解停车压力。”马登科向记者介绍,除了机动车道改造外,也充分考虑了骑行人群,改造增加骑行通道1.2公里的同时还新增设了隔离围栏,实现人车分流,保证了骑行安全。
顺利通过尖山路,来到中电软件园门口就会发现,不仅该园区入口进行了拓宽,还更新了道闸设施,车辆可以“丝滑”入园,而且全新的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也给足了行人安全感。
新增交通信号灯
“以前在门口过马路都得小心,车子太多又乱,现在不仅有了红绿灯和斑马线,而且每天还有好多‘志愿者’在路口指挥,我们去对面店铺吃饭都省心多啦。”中电软件园工作者周女士对办公地大门口新设的红绿灯赞不绝口,硬件设施升级了,交通指挥人员的软性调度也得跟上节奏,面对交警部门人手不足的情况,园区积极发动中电软件园及入驻企业,大家都热心热肠,全力配合。
“我们长沙中电软件园服务办公室几乎是全员出动,都戴上了红袖章,当起了‘义警’,加上企业的志愿者们一共组建了12人的‘义警队’,负责车辆入园、停车指引,园区也专门组织了交通知识培训,让他们顺利上岗。”长沙中电软件园服务部经理潘晓华表示,目前园区内的交通状况有了进一步提升,有了“义警”的帮助车辆停放秩序也大大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通治理还综合考虑到了大家上班“最后一公里”,长沙信息产业园创新模式,和滴滴公司合作,打造长沙首个“滴滴小巴·麓谷快车”站,在麓谷片区设立30余处站牌,起步价仅3元,每日订单数高达2000单,解决了园区10%的公共运量。同时及时调度共享电动车投入量,分批投放了2000辆共享电动车,实现通勤“最后一公里”与地铁的有效连接,为员工节约早晚高峰期的黄金时间。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片区交通综合改造基本完成。”马登科介绍,经过观察和统计,岳麓大道北辅道每天拥堵时长有效减少半小时以上,拥堵长度缩短1/3,片区交通有效改善,通行效率比之前提升20%以上,也得到了企业和员工们很多的正向反馈。
据悉,2024年7月以来,长沙信息产业园完成改革提质,正式承接麓谷片区经济职能,突出“产业招商+企业服务”职能,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园区创新性地建设了“e麓通”信息化平台,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在职能部门解决问题机制之外,探索建立抢单机制、企业评单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办事效率。“e麓通”自上线试运行以来,共向923家企业进行推广,已解决企业问题284个,办结率达100%。
“未来,园区将持续把优质的企业服务作为工作目标,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助力新区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马登科说。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作者:董宇瑶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47/97/1475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