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材料集群,从火种到炬光
2025-11-12 16:11:45 字号:

新材料集群,从火种到炬光

华曙高科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2008年秋,湘潭大学校史馆内,许小曙紧握大学挚友的手——这是1976级机械系同窗阔别30年的重逢。而在校庆讲台上,被誉为“SLS之父”的许小曙正激情描绘3D打印的未来图景:“这项技术将颠覆航天、医疗、建筑……”台下听众却面露迷茫之色。彼时中国制造业仍困于劳动密集型模式,3D打印在国内几近空白,热烈的演讲者与冷寂的会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23年旅居海外,他毅然决定回国创业。

55岁的许小曙,在知命之年扎进创业洪流。没有红绸剪彩,没有庆典锣鼓——2009年10月21日,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曙高科”)在长沙晚报大厦80平方米的办公室悄然诞生,后迁至湖南大学科技园的废弃仓库。6名青年围着一台设备,组成全部战力。

“专注,是唯一的生存法则。”许小曙将年营收的40%投入研发,带领平均年龄25岁的团队日夜攻坚。两年蛰伏,他们突破设备原创、材料开源、软件自主三大“生死关”,构建起中国首个全链条3D打印操作系统。华曙高科成为全球少数掌握核心代码的企业之一。

因为专心研发,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出现短缺。对此,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迅速将其纳入重点扶持企业,还在3年内拨付600万元扶持资金,并给予厂房代建的惠企政策。

华曙高科位于湖南大学科技园的老厂房。

“这个厂房完全是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当时是代建,3年之后我们再购回,对当时的公司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贷款,这是政府优化投资环境帮助企业解难的举措。”许小曙说,“这笔无形的贷款让华曙高科省下‘真金白银’,方可倾力投入研发。”

如今,14万平方米的华曙高科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矗立在湖南湘江新区。厂房内激光飞舞,为冬奥会运动员打印减重头盔,为火箭制造涡轮泵,为患者定制钽金属椎间融合器。当年仓库里的火种,已然升腾为照亮“中国智造”的熠熠炬光。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以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产业集群鼎立之势,打造硬核基底。其中,新材料产业锋芒毕露,不仅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更聚链成群,创新潮涌,崛起为驱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极。

湘江新区企业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武侠世界里,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让人惊叹。可你能想象吗?现实中,竟真有能“削岩如泥”的神刀。

2024年初,在湖南长沙的重工制造舞台上,一个钢铁“巨无霸”震撼登场——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正式下线。它身长135米,重达4350吨,恰似一条沉睡后初醒的钢铁巨龙。这台总装水平达世界一流的国之重器,身上还藏着308把特制“利刃”,准备在深海岩层中披荆斩棘。

博云新材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成功应用于C919的刹车材料中。

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湘江新区举行新材料产业发展顾问授聘仪式。

在“甬舟号”威风凛凛的刀盘上,最耀眼的核心部件——盾构刀头,堪称“蛟龙利齿”。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能撕碎坚硬岩石的“牙齿”,是由湘江新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云新材”)精心打造的。

走进博云新材,这里就像材料界的“秘密兵工厂”。正是这些凝聚智慧的“钢铁獠牙”,让“甬舟号”在海底岩层中穿梭自如,挖土碎石如行云流水,破岩效率大幅提升,助力大国工程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被纳入湘江新区重点发展和打造的产业板块。长沙市、湘江新区先后出台支持先进储能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在用电补贴、金融服务、应用推广、鼓励创新、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产、学、研、金同频共振,让湘江西岸的新材料产业规模跃升至千亿级规模。

湘江新区管委会深谙“链式思维”之道,近年来着力打造“十个一”产业链推进机制:一条产业链、一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一批重点企业、一套支持政策……精准滴灌之下,产业集聚效应呈几何级放大。以先进储能材料、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为主导,特种金属、新型显示材料等多点开花的产业体系已然成形。

从助力大国重器的盾构利器,到遨游太空、驰骋宇宙的卫星结构件;从轻盈坚韧的高尔夫球杆复合材料,到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植入物。湘江新区的新材料产业,既坚定地走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又悄然融入了人们期待的“美好生活”细节。

湖南湘江新区新材料产业链重点企业招聘会。

这背后,是湘江新区深厚而多元的材料产业矩阵在发力:

硬质材料全国领先:岱勒新材、博云东方等企业构筑起强大的产业阵营。

特种金属材料走在前列:湘投金天、湖南中钢、湖南钢铁研究院等企业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长远锂科办公大楼。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碳基材料助推航空航天:湖南航天科工、航天环宇、博云新材、博翔新材、东映碳材等企业为国之重器提供关键支撑。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突破封锁:湘投金天、方恒新材、中航飞机起落架、新威凌等企业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从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湘江新区十年如一日精心培育的创新生态,如同丰沃的“热带雨林”,为新材料这一“新物种”提供了爆发式成长的沃土。这种生态之力,无形却强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深厚的根基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