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开篇概述|万里风起“链”全球
2025-11-13 12:28:04 字号:

开篇概述|万里风起“链”全球

图片1.png

博深集团投资的阿治曼中国城二期效果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当湘江浪潮对撞上全球化的飓风,一场名为“万里风”的产业风暴从北纬28度兴起,为世界带来改变。这“万里风”并非地理课本上教授的季风现象,而是湘江新区的企业军团远征全球后留给世界的“硬核气象图”。

如今的世界,尚在为逆全球化或区域经济重构的命题争论不休,但这场始于湘江西岸的“万里风”,正用硬核科技拉起一张跨越大陆架与海岸线的隐形产业网。

从中东半岛上的中国城,到非洲大地上的电商平台,再到纽约客手中的充电宝,读者们将逐渐发现,这一篇章讲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海故事,而是一场由资本驱动、用技术丈量、被数据赋能的产业气候革命:是博深集团创下湖南民企最大单笔海外投资纪录,将阿联酋阿治曼中国城打造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采购交易集散中心;是红太阳新能源在土耳其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助力他国破解能源困局;是三诺生物从50平方米起家,用精准的血糖监测技术守护地球村民的生命健康;是安克创新仅用一个小小的充电宝,就化解了当代全球的手机“电量焦虑”,成功征服纽约客的挑剔品位。

这些企业不是简单的商业个体,而是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科技生命体”。它们是湘江新区将东方智慧注入全球产业脉络的生动实践。在波澜壮阔的出海征途上,湘江新区让“万里风”伴着湘江新区企业扶摇直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实验虽以全球化为名,却未在浪潮中随波逐流,而是保持着独特的“湘江节奏”。

当其他地区和城市追逐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浪头时,湘江新区仍未忘记帮助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率先出海;湘江新区拒绝陷入扶持补贴的“无底洞”,而是转向构建“海外冠军+长沙智造”的创新体系。这种战略定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让“万里风”吹向远方,更将柏林、东京、斯德哥尔摩的全球资源回馈给湘江新区。

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牵手杉杉新能源,在湘江新区成立了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巨头德国舍弗勒签约湘江新区,助力长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德国卓伯根集团在洋湖打造集卓伯根MALL、德国风情街、德系精品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瑞典宜家、日本永旺等一大批优质外企纷至沓来。

还有更多未及在本章中细述的故事,共同编织成湘江新区出海矩阵的经纬线,每根线头都蕴藏着创新的基因密码,也让湘江新区的出海故事呈现出强劲的叙事张力:

图片2.png

德国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在新区不断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新区企业“朋友圈”辐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7家,占全省新增同类企业的16%,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近800亿元,增长8%,总量居全省前列。

“万里风”背后,不仅仅有市场的“无形之手”,更有政府的“有形之手”,正将这场“万里风”的形态塑造得更具体。

2024年盛夏,一场以“Xiang Jiang”为名的千里相会,让长沙与香港携手同行。时间过去未满一年,湘江新区又乘着春风,开启跨越中东与东亚的金融招商“远行”。时间轴再拉向更远端,湘江新区多次远赴海外进行金融招商,足迹拓展至摩洛哥、英国等地,拜访了非洲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英中商业发展中心等机构,推介湘江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成绩。

图片3.png

2025年3月22日,阿联酋湖南商会举行“湘商座谈会”。

图片4.png

洋湖宜家。

湘江新区举办数期“结伴同行·海外领秀”出海座谈会,组织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匈牙利等专场,以“1+5+N”精品模式促成企业精准对接;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积极引导生产型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加强生物医药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建设;针对中小企业缺人才、少资源等问题,加快搭建涵盖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要素的产业支撑平台,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数据则在最后为“万里风”的精准触达打破了时空界限。在日本招商期间,湘江新区举办“天天麓演”东京专场,活动当天同步在“天天麓演”App进行直播,让两国的优质项目和资本进行了一场无时差的联动。“天天麓演”通过App发布融资需求,展示项目亮点;而投资机构则可以实时了解项目信息,参与线上路演和投资对接,既提升了融资效率,又促进了金融资源的精准匹配。

站在十年时光的门槛上回望,这场“万里风”的本质逐渐清晰:既非资源掠夺,亦非产品倾销,而是后全球化时代产业扩张的湘江范式,它通过“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十指相扣,将数字红利转化为企业出海的动能脉冲。

或许,这正是对“酷酷”的湘江新区进行的有力诠释:在时代、科技、人文的交汇处,以“创造”的智慧解答世界命题。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余惠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