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通讯员 彭毓妍)“刷脸”进出施工现场、AI算法实时巡检、塔吊运行在线监测、智能喷淋自动降尘……这些看似“未来感十足”的场景,如今已在湘江新区的建筑工地成为现实。
当天,洋湖街道举办2025年智慧工地观摩会暨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集中展示新区在智慧建造、数字监管和安全生产领域的最新探索成果。
据湘江新区开发建设局介绍,今年以来,新区在重点民生工程中积极推进绿色与智能建造融合,率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洋湖街道北片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智慧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塔吊、施工电梯、环境监测、劳务实名制等数据实时跳动,整个施工现场尽收眼底。
“系统每分钟刷新一次,一旦出现塔吊运行异常或潜在碰撞风险,会自动报警。”技术人员向观摩团介绍。
基于湖南省“互联网+智慧工地”平台,该项目同步接入视频监控、AI安全帽识别、扬尘噪声监测、人脸识别考勤等多类数据,实现施工现场全过程在线监管。智能算法能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危险作业和环境超标,让管理从“人盯人”转向“系统盯现场”。
在项目质量工艺样板区,铝模体系打造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如镜,窗台企口、滴水线一次成型,较传统工艺在防漏、防裂方面更具优势。
“我们全线采用ALC预制墙板、薄抹灰等工艺,从源头提升房屋的耐久性与居住舒适度。”项目方介绍。
在环保方面,扬尘噪音监测设备24小时在线,塔吊喷淋、围挡喷淋、楼层喷淋等设施实现自动降尘,形成“绿色施工”的闭环管理。
北片保障性住房三期是省、市、区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将安置1204户居民,预计明年6月完工。项目体量大、工期紧、标准高,智慧工地系统的全面应用,让安全管理更透明、质量控制更可视、风险防范更精准。
通过智慧工地建设,该项目的管理流程实现了系统性重塑。
在施工管理上,所有设备、人员、材料都建立了“电子档案”,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比对,让施工更透明可控。
在质量管理上,项目将标准化工艺与信息化比对机制相结合,形成“双保险”监督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
在风险防控上,AI算法能提前识别潜在隐患,第一时间推送预警,实现隐患早识别、快处置、精准监管。
主管部门也可通过平台远程巡查,动态掌握现场安全与进度,实现从事后检查到实时监管的转变,大幅提升监管效率。
洋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推广智慧工地建设经验,推动辖区项目全面提升智慧建造水平,确保民生工程建得安全、建得优质、建得放心。
近年来,湘江新区持续推动辖区在建项目接入省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逐步构建多源数据统一管理机制,实现塔吊、升降机、扬尘监测、AI巡检、劳务实名制等信息的集中汇聚、联动预警与统一监管。这一体系的建立,打通了过去分散在不同项目、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让施工监管从分散走向协同,从经验走向数据支撑,形成贯通设计、施工、监管全过程的智慧网络体系。
在此基础上,新区将进一步深化智慧建造领域的探索,持续拓展智慧工地全域覆盖,推动人工智能识别、智能预警等技术在更多场景落地,让隐患识别更早、处置更快、监管更精准。
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建造工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建造示范工程,不断提升建筑品质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彭毓妍
编辑:吴戍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8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