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引进200亿元医疗融资 “十三五”期间新区将新建3所医院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贺卫玲 邓桂林 周红艳 编辑:刘艳芳 2017-07-28 16:32:39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8日上午,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召开长沙市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出席会议并讲话。

长沙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约,省国开行为健康长沙建设总体授信200亿元。

  红网长沙7月28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邓桂林 周红艳)7月28日上午,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召开长沙市卫生与健康工作会议。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出席会议并讲话,长沙市副市长陈中作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报告。会议谋划了健康长沙的新蓝图,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以上,到2025年达30%以上,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2%,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健康强市。

  会议结束后,长沙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约,采取“小基金+大信贷+PPP”的融资方案,由省国开行为健康长沙建设总体授信200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100亿元,启动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财政投入不足难题,推动医疗基础设施跨越发展。

  长沙人均预期寿命78.44岁,率先实现“1530就医圈”

  陈中介绍,近年来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先后被确定为社会资本办医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国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市、国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国家首批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连续两年实现全省“三个第一”。

  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医疗队伍不断强大。率先实现“1530就医圈”(即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可到达最近医疗机构就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区覆盖率100%。创新实施名医工程项目,设立9家名医工作室和16家名医工作站,打造了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社会认可的名医名科。

  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医改工作由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推进。2012年以来,分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5年底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同城同步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实现全域化,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分级诊疗、医保支付、药品采购、财政补偿、人事薪酬等系列改革统筹推进。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率先全省建成公共卫生中心、实施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近年来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6年底,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7.66‰,符合政策生育率97.01%,出生人口性别比109.45,城乡居民电子档案规范化建档率88.76%,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44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9/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77‰,精神病救治、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大力促进健康医疗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行业融合。充分利用湘江古镇群、浏阳河、大围山等资源,形成了一批康体养生、漂流运动、健身休闲等健康文化旅游新业态,宁乡灰汤温泉荣获首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十三五”期间长沙将新、拓建6所医院

  会议明确了健康长沙建设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12张,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5名;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到2020年全市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15%以上;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以上,到2025年达30%以上;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2%,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健康强市。

  更加注重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适当增加增量”的原则,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加快医院建设。启动长沙卫生职院及附属医院、市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市中心医院医疗综合楼、市一医院新住院大楼等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原址拓建、湘江新区妇女儿童医院等建设,带动全市医疗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扶持中医发展。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契机,从机构建设入手,以中医康复、治未病、儿科等为重点,加快中医药专科建设,努力使全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名医工作室及名医工作站实现翻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全省叫得响、有地位、有影响。创新医疗融资,省国开行签署合作协议。鼓励社会办医,到2025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占比不低于35%。

  要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做到“三个确保”:确保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确保到2018年底,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食管癌等9种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大病患者应治尽治。同时,要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间的无缝衔接机制,实现制度衔接、服务对接。依托定点医院建立联动报销机制,实现县域内定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医保和救助资金。

  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药品耗材“零加成”

  陈文浩在会上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他说,当前,医改已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必须加强“三医”联动改革统筹,加快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由“以构建改革框架为中心”向“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中心”转变。

  一是医疗改革要突出解决“公益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体系,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要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进政事、管办“两个分开”,政府把更多精力转到管政策、管规划、管评价等宏观层面,把选人用人、收入分配等具体管理权下放给医院,真正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管理自主权,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运行新机制,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同时,要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而无其他“杂念”。

  二是医保改革要突出解决“统一性”问题。一方面,要健全统一的全民医保制度,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医保整合,推进基本医保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建立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六统一”。另一方面,要抓紧建立健全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管理办法,逐步将基本医保的保障功能、谈判功能、支付功能、监管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在“三医联动”中的纽带作用和基金运行中的杠杆作用。

  三是医药改革要突出解决“零加成”问题。要加强综合监管,抓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将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保障、采购配送、费用结算等重点环节有机连贯起来,挤掉价格水分,严格落实药品耗材“零加成”,切实解决医药领域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全面推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压缩流通环节,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把患者的医疗负担减下来。同时,保障低价药、“救命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让老百姓用上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药品。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贺卫玲 邓桂林 周红艳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2017/07/28/437477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