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海岸新区:美丽乡村让记忆中故乡变活力之地

来源:青岛新闻网 编辑:刘艳芳 2018-06-01 17:02:3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岛达尼画家村1620人中,有1200人是外来人口。这个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的小村庄,颠覆着人们对于传统乡村的想象,艺术与乡村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在这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们对于田园牧歌的直观映射。而如今在西海岸的田野乡村,荷锄刈麦并不仅仅是唯一的画面,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真正实现一带一风情、一片一韵味,乡村有了多姿多彩的美丽。作为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现存广袤的农业空间和大量的涉农村居,给未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新区积极在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健康发展、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上下大功夫,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1、点线成面,打造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涂脂抹粉”,是看得见的美丽,更是感受得到的实惠。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重构的自然历史产物,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途径。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充分把握“实效、惠民、产业、运营”四个关键节点,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区2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6个建设项目全部按照省市要求建设完工;18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375个项目全部建设完工。累计投资6.8亿元,完成街巷硬化、外立面改造300万平方米,绿化苗木93.7万株,搭建休闲广场185个,建设党员活动室157个。

  “新区坚持高端定位、彰显特色,科学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到美丽新区建设全过程,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谋划好‘点、线、片’三个建设层面,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彰显新区特色。”区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力求做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片上”美丽,结合新区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特色小镇规划,实行“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2015-2030年)》;聘请南京典筑等12家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生态、人文等资源,对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了规划编制,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着力凸显了空间形态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和多彩人文之美。立足新区传统人文、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规划打造浪漫风情线、绿色长廊线、滨海生态线、红色之旅线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实现了“一带一风情、一片一韵味”。

  2、四年10亿,撬动全社会资源注入

  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新区大刀阔斧地创新机制,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立足新区区域资源优势,统筹资金、企业、产业、土地、资源等要素,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还在创建20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又建设5个同等标准的市级示范村。

  琅琊台管区王家台后村是一个只有205户的昔日小渔村,但这里东临龙湾,紧邻琅琊台,被网友们称为“山东沿海的最后一片宁静海滩”。利用好这一资源就是王家台美丽乡村建设的出路所在,在新区统一规划引领下,该村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变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最美宜居乡村”“山东省生态文化村”和“青岛最美乡村”,究其原因就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渔家民宿,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

  区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突出了大力度,政府大投入、产业大发展、土地大流转、资源大整合,真正让乡村活起来,让记忆中的故乡成为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方。政府首先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区财政安排1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对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其中,2017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对20个市级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同时发挥财政奖补资金杠杆作用,多渠道、多层次撬动6.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坚持内外兼修,把美丽乡村建设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三园一体”新亮点,打造具有文化传承、乡土风情、特色各异、环境优美的“美食村”“影视村”“旅游村”“农家乐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例如,红石崖雷家店子村主打草莓产业,发展草莓大棚800个,面积近1000亩,连续举办9届草莓观光采摘节,带动周边村庄2000人参与草莓种植,形成了以草莓种植、采摘、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休闲生态文化体验基地。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步伐,采取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等方式,大力培育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整村或多村连片流转,加快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目前,各示范村和达标村已完成流转耕地面积3.5万亩、林地1.2万亩,培育规模经营大户57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3.2万亩。藏南镇长仟沟村结合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流转耕地3730亩、林地3580亩,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3、提质增效,农民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资源,重点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区城管局整合村庄土路硬化和卫生改厕项目资金1.83亿元,重点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达标村倾斜。新区水利局整合中央、青岛市和黄岛区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资金1.5亿元,对甜水河海青镇海青村等4个片区、9.6公里河道综合治理。新区环保分局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整合资金2.1亿元,新建污水处理模块20个,提升泵站10座,铺设雨污管网近200千米,辐射18个镇街128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约13万人。

  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新区已经繁花似锦,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广大群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新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贫困村、薄弱村全部列入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重点,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在加快脱贫摘帽的同时抓提升,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铁山街道后石沟村作为省级经济薄弱村,抢抓影视基地建设机遇,整合各级资金1000万元,对进出村道路进行了改造、拓宽硬化,建设了谷仓、大槐树等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还与基层党建结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平台,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化农村管区、社会治理片区、农村新型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强基固本。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镇率先实施社区建设“十优工程”,即“两室一厅三中心、两站一馆一长廊”,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便民等一站式服务,唱响“五彩张家楼、党旗最鲜艳”品牌。

  百姓满意最重要的体现是积极参与其中,而这在新区乡村已经蔓延开来。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工作中,新区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出资出劳,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目前已累计募集财物折合人民币640万元。此外,新区还立足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农业生态观光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新六产”,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蓝莓、茶叶、食用菌三大产业分别达9.2万亩、8万亩和3.8亿棒,新增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处,发展各类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25个,联想佳沃、绿色硅谷进入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名单,创建了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举办2017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产业大会、第三届青岛茶文化节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市场高峰论坛。

  下一步,新区将以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精心谋划、强力部署、狠抓落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将新区打造成“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

  美丽乡村,看见西海岸

  大泥沟头村:以艺术带产业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青岛达尼画家村,又名大泥沟头村。面积3.2平方公里,山林1200亩,耕地800亩,现有237户,1620口人,其中外来人口1200人,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按照“以文兴旅、以旅促文、塑造品牌、繁荣社区”的总体思路,大泥沟头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达尼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发掘村庄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文化开路、旅游搭桥、促进三产的休闲乡村发展格局。先后获得“山东省安全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达尼画家村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先后引入绿泽画院、墨泽文化创意、泽丰文化生态园等在内的10余家文化企业。龙头企业绿泽画院现有签约画师700余名,产品远销欧美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过亿元,是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了文化品味的提升,绿泽画院、泽丰生态园、“画。荷畔”精品民宿、十里油画长廊及艺博城等旅游地标的集聚效应,使大泥沟头村成为当地游客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2017年,大泥沟头村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年经营收入150余万元。

  目前,村庄已聚集了绿泽画院、泽丰生态园、墨泽文化创意等9家文化旅游公司和山川画廊、大地画廊等10余家个体画室,总资产达2亿多元。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该村,绿色硅谷等一批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纷纷入驻,为村庄发展带来崭新机遇。2018年,大泥沟头村重点采取“扩规模、建场馆、强带动”三项措施。扩大绿泽画院招生规模,建设解中才美术馆,同时将深度开发占地1200余亩的泽丰文化生态园,打造高端文化度假旅游项目。

  杻杭村:滨海田园可持续,美丽乡村新探索

  滨海街道杻杭村也搭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道”,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了解,杻杭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入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了河道治理、道路硬化、排水沟改造等工程,配建便民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面子”美更要“里子”实,更加注重基础设施配套,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敷设雨雾管道3000多米,与福特新能源、新奥燃气等企业合作,实施集中式供气供暖、模块化污水处理等改造工程,年内村民就将用上燃气炉、住上暖气房。杻杭蝶变成为传唱十里八乡的“杻杭故事”,外村人很羡慕,本村人很自豪,村民自发捐款3万多元,踊跃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争当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人翁。美丽新杻杭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景点,每到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人气就是商气,让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以前,杻杭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发展产业面临着资金、经营两大难题。为此,杻杭村坚持把想做什么与能做什么分开,既不搞卖地分光吃净的“一锤子买卖”,也不搞自我经营上项目的冲动投资,逐步探索出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和山海资源优势,引进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规划了占地1700亩、集特色民宿、农业观光、生态农产品直供等业态于一体的滨海田园综合体。据悉,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带动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依托该项目,下一步该村还计划发展老村磨坊、面食加工、蔬菜直供等项目,并预留了产业“接口”,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青岛新闻网

编辑:刘艳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