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湘江新区:逆势上扬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红网 作者:卢杨屾 编辑:刘艳芳 2021-01-13 17:19: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0年,面对疫情困局,湖南湘江新区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交出了精彩的新区答卷。继往开来,站在新起点,新区肩负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排头兵,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列的历史使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微信图片_20210113154146.jpg

2020年,面对疫情困局,湖南湘江新区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交出了精彩答卷。

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时间,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记录着湖南湘江新区逆势上扬的奋进历程。

站在2021年的起点回望2020年,纵有“阴霾”笼罩,但抵挡不住新区的发展热潮,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攻坚突破中“加速度”,一条条产业链在补齐补强中“强筋骨”,一个个重大签约在贴心服务中吃下“定心丸”。

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持续领跑省市,全年全域签约项目284个,引资1055亿元。

中联智慧产业城首台中大型挖掘机成功下线,鲲鹏计算硬件产线从筹建到交付跑出120天的新区速度,获《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全年项目完成投资1450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2%。

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湘江科创基地开启全新篇章,岳麓峰会、湘江金融发展峰会共襄思想盛宴。

“一城五基地,五区五小镇”精心谋划,在新区这片热土上充满潜力、灿若星辰。

湘江北去,新区向前,时代赋予新区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中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列的历史新使命。

延展完善 产业链条筋骨强健

从领先到第一方阵,2020年,长沙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已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投资潜力做到全国前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二。

2020年11月3日,全国第三家的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正式揭牌。这块沉甸甸“金字招牌”背后是长沙与20多座城市历经半年同台竞争,脱颖而出,最终肩负起为全国车联网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当好示范的国家使命。

短短3年间,新区筚路蓝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日千里,不断集聚生态优势,引进了百度、华为、腾讯、京东、博世、大陆、舍弗勒等70多家国内外巨头企业和中车时代、地平线等12家知名科研院所,聚集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近400家,产业链“筋骨”不断强健,为长沙打造“智能驾驶第一城”注入澎湃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区一张愈发靓丽的名片,也是新区统筹全域范围内9条产业链,聚焦“2+3”特色产业,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发展缩影。

2020年,新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创新开启“云签约”等签约活动,引资引项目势头不减,现代金融产业,获批2020年度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成立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湖南金融中心税收同比增长25.17%;文旅产业,湘江欢乐城开园,接待游客约50万人,营收超8000万元;健康医疗产业,引进中电数据、当代医药等10大项目。

湖南湘江新区在困局中把握机遇、逆势上扬,2020年全域签约项目284个,总投资1055亿元,21个世界500强项目入驻新区。

精心谋划 “一城五基地”驱动创新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麓山下,湘江边,新区创新浪潮汹涌澎湃。

去年12月24日,湘江科创基地举行集中签约仪式,18个企业(项目)集中入驻。

微信图片_20210113154119.jpg

湘江科创基地为例,整个基地建成后,可聚集科创型企业50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万余个。

获得园区青睐的既有创瑾科技全球总部等院士项目,也有汇思科技、酷陆科技、小驼羊教育、奥通智能等海归项目,还有海图科技、格尔智慧、佑湘智能、浪潮大健康数据等一批明星科创企业,一个面向全国、对接全球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原始创新策源中心、科技人才汇聚中心呼之欲出。

湘江科创基地作为新区“一城五基地”中最大的科创基地,于去年4月开始主体施工,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运、当年满园,跑出了“湘江速度”。

新区人深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是一座“宝山”,拥有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汇聚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和10余万名科研人员,汇集了全省的人才,如何精心谋划,找准发展的突破点,答案越来越清晰。

未来,新区将从科研端、孵化端、转化端三个维度同步发力,采取“一城驱动”“五地带动”“五园支撑”等发展模式。

“一城驱动”,即发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创新极核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创造更多科技成果。“五地带动”,即加快建设湘江科创基地、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湖南师大文创基地、国防科大军民融合基地,孵化更多瞪羚企业,形成中小企业创新集群。“五园支撑”,即通过揭榜攻关等方式加强企校对接,发挥五大园区产业承接作用,激发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加快企业转型创新步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

未来无疑令人兴奋,以湘江科创基地为例,整个基地建成后,可聚集科创型企业50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万余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创税收10亿元。

2020年,新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加,湖南省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在新区正式揭牌,三诺生物、景嘉微电子成功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在新区多年精心耕耘下,已构建了政策、金融、平台等6大支撑体系,集聚58小镇等600余个双创平台,全年举办“创响中国”湘江新区站、“智汇湘江 科创新区”等项目路演活动50余场次。

今天,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再仅是岳麓山的风景,更是“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的愿景,如今的湖南湘江新区,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多措并举 营商环境用心用情

“湖南造”湘江鲲鹏服务器,在去年4月正式下线。

120天,项目筹建到一期厂房交付;20天,生产线安装到产品下线,不断刷新“新区速度”。

29381f30e924b89962efa57dbde68893087bf688.jpeg

湘江鲲鹏项目获《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这个被《新闻联播》头条报道的项目关乎的是新区在疫情阴霾下冲破险阻,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故事”。

在2020年初这个特殊时期,新区走在复工复产前列,迅速建立重点企业“五个一”帮扶机制和涉企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积极筹措提供防疫物资,解决企业开复工问题200余个。

区域竞争已从拼政策、拼资源转到了拼服务、拼环境,发展软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硬件。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被国家赋予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新区高位推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先手棋”,多方面优化服务、政策、制度、环境供给,让政务服务有温度、有效率。

去年11月2日,全新的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全新的大厅面积约740平方米,分为受理服务区、后台审批区、中介服务区、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候区、阅读展示区6个区域,共设10个窗口。目前,新区47项审批事项、68个子项全部进驻大厅受理,真正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新区着力建设了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平台,把所有业务集中到6个综合窗口,在长沙率先建成“多规合一”平台,在全省首创“无纸化”“要素化”服务模式,通过平台共享审批成果压减了35.5%的申报材料,“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0%以上,办事企业满意度93.3%,打造了 “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

“省时、省力、省钱”是新区行政审批的最好概括,中海地产报建员胡哲表示,传统报建时间长,一个项目全程走个八九个月属正常情况,而新模式试行后,他经手的一个项目最快从拿地到预售仅143天,不需要来回奔波,减轻了工作压力,给新区点赞。深有同感的还有华油惠博普集团副董事长、总裁黄松。在2020年新区三季度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惠博普集团将总部项目落户新区。黄松则透露在惠博普总部迁址的过程中,新区安排专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切实让人享受到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次次点赞,彰显的是湖南湘江新区营商环境提质优化的决心和力度。

“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新区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面向“十四五”新征程,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钟钢的话掷地有声。

来源:红网

作者:卢杨屾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2021/01/13/88329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