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珍爱土地 湖南行动|湖南湘江新区:万象“耕”新不负农 湘江左岸好风光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吴戍疆 2024-06-26 10:21:4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为讲述“湖南省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故事,充分展示湖南省在集约节约用地和耕地保护方面的工作成果,即日起,红网及14个市州分站联动,推出《珍爱土地 湖南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河流蜿蜒,携着白墙红瓦的民居流淌向前,青绿环绕,稻田、花海、果园在此间相映成趣。步入位于长沙市的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如此一幅村美人和、产兴民富的动人画卷。

IMG_0122.JPG

风景如画的莲花镇。

镇域面积114平方公里的莲花镇地处湘江新区西南,数年前,这里也曾盘踞着大量荒芜耕地与历史遗留矿山,还存在着不少耕地“非粮化”现象。

2022年,莲花镇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等方式,成功实现大量荒田复耕复种,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桐木河与神仙岭的环绕间,荒田焕发出的新生机为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真抓实干整治 绘就动人“丰景”

不久前,端午佳节伴着一场场雨水而来,为本就绿意磅礴的莲花镇增添了份朦胧的画意。拐过村口,笔直延伸的沥青公路两旁,很难不去注意到莲花镇三和村的种粮大户黄仕其的千亩稻田,再过不到一个月,他今年的早稻就要熟了。

这是他“再创业”的第二年。2003年,黄仕其在家乡莲花镇开启果树种植产业,20年的时间他将昔日贫瘠的荒山变成了集基地种植、野生养殖、食品加工、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纯生态田园式景区。在外人看来本可功成身退时,时年70岁的他却选择再次创业,一口气流转了三和村1100亩撂荒地种植水稻。

“镇里搞了耕地复耕复种,把以前的荒田变良田,对村民、对环境都有好处。”简单话语背后,是如今这片“饭碗地”在两年前还曾是一片荒芜地的现实,而黄仕其口中的耕地复耕复种,正是莲花镇创新的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模式。

IMG_0123.JPG

连片整治前的三和村。

原来,该地块在当年属于三和村的流转项目地块,曾因种植树苗导致坵块大部分破坏,地块内杂草灌木丛生,水利水系破坏严重。

2022年8月,三和村对流转地块进行复耕复垦,一辆辆挖掘机开进村里,清理残次林、平整小块地、开挖引水渠、硬化机耕道……昔日变“瘦”的耕地又“肥”了起来。

良田沃土回来了,吸引来的还有跃跃欲试的当地村民们。2023年3月,黄仕其带头流转的村里1100亩新恢复耕地,旋即种下800余亩双季稻和200余亩一季稻,一亩地收入达到上千元。以黄仕其为代表,莲花镇掀起一股复耕复垦的热潮,五丰村、桐木村、莲花社区的种粮大户纷纷加入了荒田复耕的队伍。数据显示,施行复耕复垦的2022年,莲花镇共恢复耕地1938.69亩,并全部实现种植。2023年,莲花镇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新模式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十大案例”。

IMG_0124.JPG

连片整治后的三和村。

莲花镇复耕复垦的成功是湘江新区有序有效推进耕地复耕复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湘江新区通过耕地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效果,使耕地增量提质。据湖南湘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处处长伍志光介绍,2022年,湘江新区实现新增恢复耕地面积6025亩,在此基础上2023年又恢复耕地4849亩。

完善机制体系 当好服务“管家”

“马上就要早稻收割了,之后收割和晾晒需要帮忙的地方,可千万别客气。”眼看离早稻收割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两天,莲花镇三和村的党总支书记、村级田长陶如怡也没闲着,正在三和村田间地头开展巡田工作的他,不时与村民交流着今年的稻作情况。

湘江新区目前现状耕地面积17.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1.57万亩,其中莲花镇镇域内有3.27万亩耕地。耕地面积在新区内身居前列的现实情况,决定了莲花镇始终是新区守护耕地红线的中坚力量。

推行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前,莲花镇的大量农田已经流转了十余年,偶尔也会有个别村民对于政策有着不理解的情绪,但让村民理解并参与,是复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陶如怡说:“推进过程中,需要走门串户,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我们当时基本上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复耕,看到如今村子里的崭新面貌,那时候的辛苦都不值一提。”依托网格田长体系让党员干部下村入户,莲花镇通过“莲心”屋场会等方式宣传复耕,一个多月就完成了首批农田复耕,陶如怡便是这田长“管家”中的一员。

近年来,随着田长制工作在湘江新区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像陶如怡一样的田长尽心尽力履行职责,成为耕地守护人。

IMG_0125.JPG

河道和山塘疏浚清淤后的莲花镇。

据了解,新区积极构建田长制工作机制,建立湘江新区、街镇、村(社区)、网格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在2023年首次实现了耕地净流入大于流出。全区共设立田长593名,其中网格田长384名,结合铁塔视频监测,建立人防+技防监测机制,防止恢复新增耕地出现被违法占用和抛荒现象。

同时,湘江新区制定《新区年度耕地恢复实施方案》,明确“以奖代补”补助标准,年度投入恢复耕地补助经费2800余万。出台《新区网格田长补助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基层田长的积极性,将网格田长护田工作与补助挂钩。制定《恢复耕地任务范围外可形成集中连片图斑整治工作方案》,鼓励对与恢复耕地任务图斑相连,可形成集中连片效果的周边非耕地地块,同步实施整治恢复,并参照恢复耕地“以奖代补”标准予以补助。

赋能文旅融合 留住靓丽“颜值”

远离城市的霓虹,钢筋的禁锢,掬一捧池柳微烟,饮几盏田园清茶,这样氛围感拉满的乡野生活如今让不少人心向往之,而风景如画莲花镇,正成为越来越多长沙市民和外地游客们的首选。

IMG_0128.JPG

民宿在莲花镇中集群发展。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莲花镇”,马上就会出现民宿推荐、美食攻略、约拍打卡等一系列相关词条,“90后”的李婉婉,便是这样一位来到莲花镇做起民宿生意的外地年轻人。

几年前,李婉婉来到莲花镇游玩,美好静谧的环境,让她萌生了在此处开间民宿的想法。在她和老公的努力之下,去年10月,“赴一场庄园”民宿由此建立,美式复古风格简单舒适,与山清水秀的莲花镇互相映衬。

“我们在做民宿之外,还会提供拍摄场地、下午茶打卡等服务,白天可以欣赏一望无际的稻田美景,晚上还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树下,仰望满天繁星。”

像李婉婉一样因美好风景而留驻的店家还有更多,以莲花镇的桐木村为例,风吟谷、蜗牛花园集市、莲花开、自得居、拙鱼舍、璟蓝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的相继入驻,吸引了一拨拨游客走进来、留下来。

IMG_0129.JPG

桐木村被誉为城市的后花园。

这是数年来莲花镇不断坚持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抓手,发展绿色产业、创新文旅业态、优化人居环境的结果使然。

曾经,莲花镇采矿盛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痛定思痛,十余年来,大力关停矿企,修复裸露山体,疏浚河道……一系列举措让生态的“高颜值”也换来了经济的“好价值”。

2023年,莲花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2024年,莲花慢城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正式竣工验收,该项目在去年启动建设后,先后引进了mint-11薄荷音乐农场、南科院子、莲欣生态农场、藏山峪文创艺术谷4家项目产业,撬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约7000万元。让村民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真正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的三方共赢。

青山作证,绿水为凭,湘江新区的脚步仍在大步朝前。据了解,湘江新区还将充分利用整治区的原林木,结合耕地恢复、林业复绿及美丽屋场建设,将项目区2000余亩林木移植用于美丽屋场生态绿化、镇村道路绿化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复绿。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840/60/140348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