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集政
初夏时节,因为调研特色村庄建设,首访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丹桂村位于金刚镇西北部,村域面积7.7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7300余人。前往丹桂村途中,心想以丹桂为村名,村中一定有年代久远、远近闻名的丹桂树甚至丹桂树群。亲临其境,却不见丹桂。丹桂村之名,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好在参观调研中,丹桂村没有让我们失望——
清代民居“博物馆”
来到丹桂村,村党总支书记黄浩直接带领我们前往刘氏大屋,说刘氏大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丹桂村一张亮丽的名片。刘氏大屋位于丹桂村桃湾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北靠海拔400多米的詹家山,南临清江河,视野开阔,环境优美。黄浩说,桃树湾是一块风水宝地,旧时这里有一片桃林,为清江河环抱,故名“桃树湾”。
桃树湾刘氏始祖刘选文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入浏。刘氏大屋乃清乾隆年间“直大夫曾祖皇眷公之遗业”,大屋内石刻《桃树湾新宅记》记载大屋修建过程:刘氏敬亭山人运庄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着手建造,“起手行墙,安放二门,起正宅门厅四进,右旁正护屋三间”,第二年“造右畔护屋三层,并筑周围墙垣,咸丰元年起右畔护房二层,二三年继造左房系屋、高仓,遂处装修,历五年而始竣”。大屋建造耗资白银5万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间,占地约2.1万平方米,可见建造用时之长、耗资之巨。
“大门者,气口也”。传统建筑中,大门是家族地位的象征,刘氏大屋大门为独立八字槽门,在院门两侧砌筑平面类似八字形的墙壁,意为向宅内吸纳四方财气。槽门两边有楹联“溪水环为带,山峰耸作屏”。同时,槽门的内凹空间利于空气聚集从而形成穿堂风,对建筑通风透气有一定调节作用。
跨过槽门进入刘氏大屋,门楼、前厅、过厅、中厅、后厅、封火山墙沿纵轴线依次排开,中间是会客的中厅,门旁有楹联“青山排塔,白水成家”;后厅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神坛,厅柱上“崇义尊祖汜水垂清功不朽,厚吾敬宗云台衍绪嗣无疆”的楹联字迹一有些脱落;厅与厅由天井分隔。
大屋纵轴线两边,粮仓、盐仓、私塾从左至右依次展开,由曲折婉转的回廊连接,屋与屋之间高低错落、大小有序,三五间构成一个单元,既有院墙隔断相对独立,又有门窗沟通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刘氏大屋有大小天井近30个。“上有天井,通天接气;下有明堂,四水归一”,天井上通天有通风、换气、采光作用,下接地有排水、排污作用,具有丰富整座建筑空间趣味性、调节大屋微气候作用。此外,作为大屋中的露天场所,还有洗涤、晾晒、乘凉、休憩等日常生活功能。
刘氏大屋除槽门处的封火墙为人字山墙外,其他位置封火墙为层层跌落的阶梯状,线条柔和并在墙角处做起翘。“无火灾,灾辄易滅,墙岿然不动”。除防火、装饰作用外,南方地区多风、日照时间长,封火墙还有防风遮阳作用。
刘氏大屋装饰图案符号大多来源于对自然景色以及儒家、道教文化符号的模仿和创造,配以精巧的雕窗、粗犷的石刻、花鸟兽纹青砖、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室内外各个构件的形态与门、窗、柱、藻井等装修表现上,处处可见梅、兰、竹、菊、莲的表达。
刘氏大屋檐瓦相连,外墙绵长,占地阔大,气势恢宏,房间庞大而紧致,曲折而不狭窄,整体布局严谨,装饰形式丰富,是典型中国清代庄园式宅院,是湖南湘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晚清江南民居标本,被誉为清代江南民居“博物馆”。
岁月变迁,刘氏大屋没有寂寞。解放战争时期,大屋前栋被解放军第47军独立团整团驻扎一年之久,留下一段红色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大屋前栋右边还曾做过金刚清江鞭炮一厂厂房,墙面上还保留着“生产重地严禁烟火”等字样,见证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态。
因为毁损,2014年起,曾对大屋进行三次抢救性修缮。金刚镇镇长朱蕾说,为更好地保护刘氏大屋,2015年镇党委政府在大屋内设立了金刚镇乡贤文化陈列馆。现存刘氏大屋以外围垣墙为本体边界,房屋100多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一串炮响大地红
参观考察刘氏大屋后,黄浩带领我们前往以红炮文化为主题的金刚红炮馆。所谓红炮,多指成串的小鞭炮,因采用专用红纸卷筒,俗称红炮。红炮燃放后,鲜红的纸屑碎成絮状,俗称“满地红”,热烈喜庆,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延伸出“锦绣前程”之感。
我不禁疑惑:为何在远离集镇的丹桂村建设金刚红炮馆?“金刚镇是浏阳红炮主产区,素有‘红炮之乡’的美誉。”朱蕾解释,清代民国时期,金刚人民在农闲时节多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有“十家九爆”之称。金刚镇有红炮生产企业16家,2023年红炮总产值22亿元,占全球红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而丹桂村是金刚红炮的集中生产区,目前有金刚出口花炮厂、义学鞭炮烟花厂、清江出口烟花爆竹公司、明义烟花集团等8家鞭炮烟花生产企业。
车进红炮屋场,便感觉浓郁的红炮文化氛围:屋场标识牌周边用数个红炮图案镶嵌组成,造型惟妙惟肖;路旁太阳能电杆上,一边挂着“红炮之乡”的红灯笼,一边挂着一串红炮;一幅以红炮纸筒造型构建的中国地图,标注以金刚为原点,沿红线向全国辐射延伸,配以“红炮响九州”几个大字,寓意金刚红炮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红炮彩绘文化墙以文字加图片为背景,生动展现春节前夕鞭炮售卖的热闹情景,生动体现出春节红炮售卖的繁忙景象,以及春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浓厚氛围。绿树枝干上垂挂着只只红气球,门两边有红底黄字门联,木制架杆上挂着长串大红炮和“红双喜”灯笼,还有小孩在燃放红炮……
不由想起孩提时代逢年过节或婚礼寿宴时燃放鞭炮的情景。这时候,父亲偶尔会从一串鞭炮上散拆几只让我们兄弟玩,我们便“捡到了宝”似的,舍不得一次燃放,隔三岔五,或将一只鞭炮点燃抛向空中炸响,或将一只鞭炮插在软泥中再点燃,鞭炮将泥屑炸得四处飞溅……
彩绘文化墙旁有《红炮精神赞》,其中有“红炮文化,源于金刚”之语。继续前行,经过一处古色古香的“金刚鞭炮行”,鞭炮行仿照旧时鞭炮销售经营的场所而建,真实再现金刚红炮的营销场景。
红炮馆是一座清代四合院建筑,黄浩介绍,这座四合院是一栋老宅,始建于1911年,2004年重建。2021年,镇、村决定筹建红炮馆,房主黄建许、黄建初无偿捐献。2022年红炮馆建成,立即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红炮馆集红炮产业展示、交流、体验、服务功能于一体,按照“1+6+1”布局,分为一个红炮大厅,千年巡礼、原始工艺、传统民俗、科技创新、安全监管、产业辉煌等6个展厅,一个工艺体验区。步入馆内,“闻昔日浏阳、金刚、白市、上栗等处,平时不见乞丐,荒年绝少饥民,是爆竹所赐也……”一段段历史文献记录、一件件制作红炮的老物件、一张张红炮生产的老照片,再现生产场景,讲述产业故事,见证金刚红炮产业的繁荣兴盛。
金刚红炮工艺独特,传统的红炮手工制作过程,旧时有70多道工序,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金刚镇党委副书记钟慧介绍,红炮用料特殊,外观精致靓丽,燃放时声光齐放、电闪雷鸣,燃放后纸屑细碎均匀、鲜红满地。因燃放时响声有“金声玉振”的清脆,故历史上的金刚镇亦有“金声镇”之称。
一串红炮,流传千年,响彻九州。追溯红炮的历史与发展,黄浩表示,红炮产业既是丹桂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村民们就业增收的关键所在。红炮馆不仅是展示红炮文化的重要窗口,更重要的是通过红炮文化的延续,推动红炮产业发展壮大,带富一方百姓。浏阳市美景烟花贸易公司的蒋波就是被红炮文化吸引来到丹桂村,近两年企业产值每年增加近千万元,2023年突破5000万元。
清江河畔村庄美
蜿蜒流淌的清江河穿丹桂村而过,在刘氏大屋一片桃林前一个回湾,不仅成就了“桃树湾”的美名,更是丹桂村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而坐落在清江河畔的桃树湾屋场、红炮屋场等则似镶嵌在风景线的璀璨明珠。
桃树湾美丽屋场也称桃树湾清代民居风景区,是丹桂村最早打造的美丽屋场。2015年,为恢复清代民居的历史风貌,丹桂村以桃树湾刘氏大屋为核心,从建筑立面改造入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包括清代民居群、墨府广场、清江河风光带、桃花林、“善”文化墙等内容的清代民居风景区。
走进桃树湾屋场,以清江河为轴线,一边是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路旁是白墙灰瓦的屋舍庭院;一边是麻石铺就的游步道,道旁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黄浩说,名为桃树湾,其实早些年这里并没有桃树,在建设桃树湾美丽屋场时,特地在清江河畔栽种了成片的桃树林。
此时早过了桃花季,“春暖花开时节,粉红的桃花与河边垂柳、古村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桃源景致。”钟慧说,丹桂村是湖南省最美古村镇、湖南省传统古村落、浏阳十佳全域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桃花盛开时,桃树湾不仅吸引本地城乡居民前来“打卡”,不少湘赣边游客也慕名前来赏花。
刘氏大屋的前坪就是墨福广场,广场设计为不规则八卦造型。为什么称为墨福广场而不直接叫做桃树湾广场?朱蕾解释,刘氏世代为官,乃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刘氏先祖藏书获北宋大儒朱熹喜爱,并在《墨庄记》《墨庄五咏》中推崇,刘氏家族故有“墨庄”世第之美誉。看来朱蕾对刘氏大屋颇有研究。
漫步清江河畔游步道,道旁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介绍孝、廉、勤、贤等内容的传统文化宣示牌,有“饮水思源”彩绘墙,还有翘角飞檐的木亭、长廊,正有两位村民在木亭中歇息闲聊。清江河上有一座风雨长廊,取名“清风亭”,长廊两端有对联:“蓝天舒画卷,碧水奏清音”“清风谱廉韵,文旅兴金刚”。清风亭一侧便是“桃树湾生态榨油坊/谷酒厂”,不禁想,邀三五好友,用生态榨油坊榨出的油炒几盘农家土菜,再舀上一壶谷酒,坐在这清风亭里“对酒当歌”,畅谈“人生几何”,那是何等的意境……
红炮美丽屋场将红炮文化、产业发展、村容景观、休闲体验融为一体,打造了红炮大道、红炮路灯、红炮广场、红炮销售行、红炮篮球场、红炮文化墙、红炮游艺空间等景点,自2022年建成以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和具有乡村民俗风味的休闲度假地。
屋场入口有一个绿色花圃,圃中花草红绿相间,星星点点,像是红炮炸裂时迸发的电光花火。花圃旁的生态菜园,墙体由绿竹、青砖、红炮等构成,将乡土元素与红炮元素有机融合,围墙上刻画着传统红炮生产的九道工序流程,让人领略到红炮传统制作的工艺之美。
屋场中有一口修缮后的水井,据介绍井水甘甜清冽,养育了屋场无数代村民。水井被命名为感恩井,意为饮水思源,感恩先辈为丹桂村留下源远流长的红炮生产工艺和丰厚的红炮文化遗产。
红炮展览馆外有一片竹林,更有三棵高大的百年古枫,成为屋场的标志,许多村民都曾在此留下快乐的童年记忆:或爬上古枫树掏鸟窝,或在树下溜竹竿,捉迷藏,听父辈们讲故事……天气晴明的冬日,邻里们聚在古枫树下,或端着竹盘结鞭炮,或搬来钻板钻仝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竹林,古枫,老宅,与红炮文化高度契合,好像为红炮展览馆量身定制一般。
漫步丹桂村,看着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黄浩介绍,近两年,丹桂村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将美丽屋场与古代民居、红炮文化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丹桂村一道亮丽风景。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849/61/1394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