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6日讯(通讯员 杨静 刘宇)“我们医院的医务人员,真是了不起!”7月25日,湖南航天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金文从患者的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该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刘爱军在飞机上挺身而出、勇于救人,其的事迹得到众多点赞和好评。
刘爱军在机场医务人员的协助下,为患者紧急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快速补液。
据介绍,7月19日清晨7时许,刘爱军趁公休假期间与家人一道,乘坐了7时20分从长沙飞往云南的A67275次航班。在长沙黄花机场登机完毕,正准备关舱时,机舱突然响起广播寻医:“各位乘客,机上有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现急需医护人员紧急协助!”
“我是湖南航天医院医务人员!”刘爱军第一时间亮明身份,迅速来到患者身边。只见一名中年男性满头大汗,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听一旁的患者妻子介绍,他们是长沙本地人,丈夫患有冠心病史,两年前曾住过院,刚才已经舌下含服了硝酸甘油,但仍然感觉很不舒服。于是,飞机上乘务员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积极的处置,并广播寻找医务人员。
刘爱军有着多年的急诊科工作经验,她迅速判断患者病情,胸口疼痛,心肌缺血,有着心梗的前兆。于是赶紧为患者进行人中穴位的促醒,并帮患者擦汗,同时在患者心前区进行叩击,起到除颤作用,运用机载氧气瓶,给患者吸氧。8分钟左右,患者神智清醒过来。刘爱军问道:“胸口还痛不痛?”“还好,比之前感觉要好些了。”患者及妻子表示,可以继续乘坐飞机。
“根据病情判断,我建议仍需要呼叫机场‘120’,用救护车转运到医院检查一下。”刘爱军耐心劝说患者及家属,不能大意。就在等候过程中,患者再次大汗淋漓,不停地打哈欠……“这种症状,再次提示有心梗的前兆!”刘爱军马上给患者吃了一粒水果糖,以补充能量。
为向前来救护的“120”医务人员提供第一手病人病情,刘爱军在飞机上迅速形成文字。
几分钟后,机场“120”提着急救药箱赶来,刘爱军为患者进行了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测得患者血压63/33毫米汞柱,心率48次/分钟,呼吸次数11次/分钟,血糖6.8毫摩尔/升。考虑到患者当下的身体状况,刘爱军立即为患者建立了静脉通路,快速补充生理盐水。20分钟左右,长沙市的120救护车赶到,刘爱军协助医务人员运用铲式担架,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上,随后,患者被送入就近的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救治。后经心电图、抽血等相关检查、用药,患者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症状得到缓解,随后出院。
当日,患者妻子给刘爱军打来电话说:“感谢机组全体乘务人员,感谢刘主任等医务人员及全体乘客,为了救治我爱人,飞机推迟起飞一个多小时……”刘爱军叮嘱,冠心病急性发作,要注意后续治疗,患者妻子答应随后就近住院治疗。
刘爱军1989年毕业于北京卫校,因祖籍是湖南,毕业后她随父亲转业回到湖南,在湖南航天医院从事护理工作36年,其中有12年在急诊科工作,当了11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接着在护理管理岗位上工作。据医院同事介绍,刘爱军在护理岗位曾多次救人。
“我原本就是急诊医务人员,救人是本能,什么时候有需要我都会冲上去。”刘爱军坦言,救人的当时情况都紧急,根本来不及多想。医院日常培训里,反复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点她也从不忘告诫每一位护理岗位的新人。“心肌就是生命,黄金4分钟,学会心肺复苏能救人一命,希望全社会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来源:红网
作者:杨静 刘宇
编辑:余惠芳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41/60/1515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