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招商“特种兵”,就是这么拼!

来源:湘江早报 作者:黄荣佳 编辑:吴戍疆 2025-02-21 14:42:44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8日,长沙市“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暨 “湘商新十年” 新春座谈会上,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与扎根长沙15年的浩鲸科技子公司——长沙浩鲸云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长沙浩鲸云”)成功签署 “浩鲸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

“开门红”的背后,是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湘商回归”为纽带,全链条发力,构建起“产业生态+招商体系+营商环境”的招商引资“强磁场”。

数据显示,2024年园区签约项目36个,合同投资额突破181亿元,三类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纷纷落子,一幅以创新驱动、链群集聚为底色的产业发展新图景,正在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加速展开。

把准招商“坐标” 招商“尖兵”出击

“过去招商是广撒网,现在是带着产业链地图精准敲门。”园区招商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园区立足特色主导产业,深耕京津冀,对接长三角,瞄准粤港澳,把准招商“坐标”。

园区创新构建“专班+产业链”协同作战模式,组建驻深、驻京两大前沿阵地,通过“链长制”将招商触角精准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

定好位,便要主动出击。驻深专班全年走访企业(单位)159家次,邀请企业赴新区考察68家次;驻京专班协同省专班,市、区领导走访企业、机构、商会及行业协会37家,先后邀请蓝色光标、千师惠、中国法研、芯动科技等20余家企业赴新区实地考察。坐最晚的车、起最早的床、走最长的路,已经成为招商“尖兵”的日常。

上午9时上门拜访客商,做好对接并推介园区政策;上午11时给签约合作企业送去感谢信;下午1时与来访客商座谈;下午3时赶往下一个城市洽谈事项;晚上整理相关材料……这样行程满满的安排表,记录着“尖兵”们的招商足迹。

高强度的出差,只是“门槛”,打造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才是构建精准招商体系的“不二法门”。园区从全区选拔36名复合型人才,组建懂技术、通政策、善谈判的“尖兵排”。此外,园区通过多方式“育”苗措施,激发招商活力,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开展全员企业走访,挖掘二次招商线索,根据园区的业态和产业链情况,成立9个招商小组,探索实行“小分队”招商新模式,推动招商工作提质增效。

招商如行军打仗,重在精准、贵在神速。园区招商合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质量项目大家都在关注,投资信息会被多个地方捕获,‘窗口期’转瞬即逝,必须争分夺秒,以快取胜。”

为此,园区积极运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科学制定《麓谷产业园招商合作局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试行版)》,通过“月度评分、年中评估、年底优化”,每月颁发“流动红旗”和“流动绿旗”,实现局内部组长能上能下、干部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聚焦招商“镜头”引湘商回归反哺产业

“为增强研发力量,并逐步扩大研发规模,维宏股份已将其长沙研发中心升级为全资子公司。而这也是维宏股份首个异地设立的子公司。”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同奎认为,湖南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加之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优势以及政府的积极产业政策,使得对高质量的软件人才极具吸引力。据了解,维宏股份长沙团队扎根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已超过7年,其团队稳步发展,核心人员的能力也有极大提升。因此,维宏股份便选择落户在中电软件园,办公场所也按照100人的研发队伍规模设计装修。

2024年,像湖南维宏这样“归巢”并落户园区的湘商企业达十余家,带动投资11.1亿元。这也得益于园区打造的“活动搭台、产业唱戏”招商范式。

2024年9月,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峰会新十年 湘商新征程”主题论坛上,十余名湘商企业家代表共同宣读《湘商共识》,字字铿锵,旗帜鲜明地发出了“乳燕回巢,共建吾湘”的最强音,掀起湘商回归的新一轮热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牵引,一批又一批的软件企业回到新区,落地在园区。

2024年10月,长沙产业与北京大模型生态拉手仪式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远隔千里的两座城市,通过“牵手”技术和场景,让长沙产业与北京大模型充分“适配”,共同拔节生长,也带动更多的高端软件人才,了解园区、向往园区、留在园区。

2025年伊始,在湘江新区举行增资扩产专场新春恳谈会上,来自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0多家重点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多家企业都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在园区的投资。

近年来,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第二总部落户新区,并投资10亿元打造长沙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安全运营中心等。EDA上市企业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来新区洽商后,三个月就完成了项目洽谈,在中电软件园购置3000平方米场地,并投资3亿元建设广立微EDA软件研发基地……一颗颗思“湘”的种子生根发芽、迎风而长,一个个“落叶归根”的企业逐渐茁壮成长、根深叶茂。

湘商回归的背后,除了发展家乡、落地生根的情怀,更得益于这片土地亲商的吸引力和赢商的发展前景。园区聚集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拥有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5万余家企业和近百万名从业者,其中电子信息相关企业1.4万余家;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配套服务一流,房价收入比仅为6.4,打造了“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环境。

攥紧招商“拳头”以产业生态赋能二次生长

招进来,更要留得住。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长沙浩鲸云,位于湘江新区的芯城科技园10栋8至11楼,该公司新买下的办公区域干净明亮,四处可见绿植点缀,员工精神抖擞,一派蓬勃生机景象。过去15年,长沙浩鲸云一直以租赁办公区的方式在长沙发展,如今终于从“租户”变身实打实的“业主”,近500名员工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从最初接触到项目正式落地,我们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长沙浩鲸云财务总监曹珍为园区的高效服务“打call”,她告诉记者,园区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在基地建设期间,园区在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产业集群等方面也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为长沙浩鲸云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沙是我国中部重要城市,也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同时,这里高校人才众多,能够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相关人才;在园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效应也给予了长沙浩鲸云相关政策扶持。”曹珍对长沙的发展优势赞不绝口,对园区的帮扶也如数家珍。

长沙浩鲸云扎根园区发展的15年间,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帮扶政策,公司业绩和产值都在稳步上升。2024年长沙浩鲸云全年营收增长约25%,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到2026年将实现翻番。

事实上,这样的“老树新枝”故事在园区的热土上不断上演,湘商回归代表企业万兴科技,基于长沙产业、环境等综合优势,喊出“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软件事业”的口号。返湘创业的七年间,经历了从租一层楼,到买下整栋办公大楼,再到建设近10万平方米、可容纳万人的大型软件产业园的蜕变。截至目前,万兴科技长沙团队已接近千人,在湘员工数翻了近10倍。

同样迎来发展第二春的,还有麦济生物。2024年8月该公司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在湘江国投和天瑞丰年两大长沙本地投资机构的带动牵引下,融资金额超2亿元。此前,园区就已关注到该企业,与企业进行多轮沟通交流,招商专班专程赶往上海,与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充分交流合作意向。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从商洽、落地、融资,湘商回归的速度和企业扎根湘土发展的高度也在不断刷新。

选择新区、留在新区、发展新区,也成为返湘企业家与湘江新区的“双向奔赴”。麦济生物创始人、总经理张成海认为,长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础雄厚,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大有可为。“我们在园区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未来将在制药装备、临床研究等方面与长沙企业开展产业协同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资源和助力。”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感同身受,他表示:“湖南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早、基础实、韧性足,湖南是创业热土,科技创新蓬勃。蚂蚁集团将立足湖湘优势,深耕数实融合,加大在湘投资力度,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让企业从‘落地生根’到‘蔓发成林’。”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长沙信息产业园)党工委委员、长沙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傅纯表示,下一步,园区将深挖资源,加强联动、多措并举,寻求突破、创新方式,以投带引,建立“局+链+公司+载体”组合联动机制,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大招商新格局,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产业与城市共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正在湘江西岸勾勒出一幅繁花似锦的产业长卷。

来源:湘江早报

作者:黄荣佳

编辑:吴戍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