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敞坪镇西湖村高标准农田里,早稻插秧工作已经开启。
小田变大田,农机插秧提速春耕步伐。
湘江新闻网4月18日讯(湘江融媒记者 胡谦)一年好景在春耕。连日来,湖南湘江新区高标准农田里早稻栽插工作陆续展开。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进田里,为稻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小田变大田,农机插秧提速春耕步伐
4月17日,雨敞坪镇西湖村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周建国一家正忙碌着早稻插秧工作。只见,农机手娴熟地驾驶插秧机来回作业,不过三四趟,一丘四五亩的田地便焕了新颜。
“小田变大田,机耕路直通田头,农机下田效率翻倍!”望着不断“刷新”的田地,种粮大户周建国的话语里透着喜悦。
周建国是西湖村第一位职业农民,2014年便开始尝试规模化水稻种植。为了种好田地,他更是陆续购入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以提升春耕生产效率和质量。但过去,小则两分、大则一亩的田地,加上狭窄的田埂,对于机械化作业来说,颇为不便。
2024年,西湖村整村3500余亩农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机耕道的重建、小田变大田、土地平整等一系列举措,昔日的零散荒地蝶变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现代化良田。
看到新变化的周建国果断“加码”,2024年一口气跟村上流转了400多亩田地。一个多月前,周建国一家就开始选种、耕地、育秧,为春耕做准备。
“这次我请了三台插秧机,按照现在的速度,100亩的早稻秧苗估计一天半就可以插完了。今年是高标准农田种植的第一年,如果效益好,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看着充满希望的田野,周建国眼中闪烁着光芒。
走出新路子,高标准农田孕育新希望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过去,雨敞坪镇的农田存在田块小、落差大、水利水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大量土地闲置。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10月份起,雨敞坪镇正式启动包括西湖村、嵇家山村在内的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达5000余亩。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雨敞坪镇党委发动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委托到村级经济合作社,再对外招租,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致富增收、粮食生产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作为湖南湘江新区首个实现整村流转对外运营的村集体,西湖村今年更是与省农业集团乡村种植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创新推行“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心规划了三个“千亩示范片”,分别种植双季稻、一稻一油和一稻一蔬。
如今,走进雨敞坪镇高标准农田,新修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修缮一新的沟渠宛如游龙伸向远方。伴随着春耕的启动,农机的阵阵轰鸣、沟渠中的汩汩流水,正助力着秧苗的扎根生长,也给这片土地赋予新的希望。
据统计,去年,湘江新区初步建设了1.29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新区还将计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同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管护办法,确保建成后有人管、有人护,发挥长久效益,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
来源: 湘江新闻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48/52/1488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