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集政
曾经省总工会的一位老同事到张家界履职近10年了,几次邀请我去张家界看看,想想距离上次赴张家界疗休养至今已8年多时间了,便于2025年3月的一个周末,与爱人再度张家界行。
从湖南城际铁路长沙市观沙岭站出发至张家界西站,全程不到两小时。想起1985年第一次到张家界,那时张家界还称为大庸,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坐的是绿皮火车,虽然是卧铺,但车速很慢,摇摇晃晃到大庸站,竟用了20多个小时,比乘坐长沙到北京的特快时间还要长,40年过去,同样乘坐火车,所需时间竟然缩短了10倍还多,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从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口进入,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已记不清多少次游历过金鞭溪,在省总工会工作期间,就曾10次游览张家界,金鞭溪几乎是每次必游的景区。
金鞭溪发源于张家界的土地垭,由南向北,随山蜿蜒,曲折迂回穿行于峰峦山谷间,最后在水绕四门与龙尾溪、鸳鸯溪、矿洞溪汇聚。想当年,金鞭溪沿线步道虽然经过修整,但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身临其境,回归自然。如今的步道几乎全部“硬化”,或由麻石铺就,或用片石镶嵌,或修建成栈道,或砌建为台阶,虽增强了安全性,却减少了一分刺激,好在金鞭溪的景点依旧,风景依然——
金鞭溪“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将张家界的山水发挥到淋漓尽致,有“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的美誉,窃以为金鞭溪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金鞭溪是“张家界的少女”,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赞叹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2001年10月李鹏总理来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亲笔题词“武陵绝景以峰称奇以松见秀以谷显幽”,金鞭溪穿行的峰峦幽谷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溪水明净,跌宕多姿,林木茂密,花开草美,鸟鸣莺啼,人沿清溪行,胜似画中游。
金鞭溪主要的游览景点有:闺门岩、观音送子、猪八戒背媳妇、醉罗汉、神鹰护鞭、金鞭岩、劈山救母、蜡烛峰、长寿泉、文星岩、紫草潭、千里相会、楠木坪、骆驼峰、水绕四门。
溪因岩名的金鞭岩,高约400米,孤标直立,雄奇挺拔,直冲霄汉,岩峰三面如刀切,壁面线条笔直,上细下粗,棱角分明,棱面布满节理横纹,形成鞭节,浑如一根竖插大地的长鞭。清乾隆《永定县志》称其“上插霄汉,晴辉雪积,最擅奇观”。相传秦始皇持鞭赶山填海至此,遗金鞭于此化为岩。
金鞭岩是一座神奇的峰岩,朱星春说,峰色一日数变:拂晓,峰在烟云缭绕下,呈暗褐色;午时阳光直射,金辉熠熠;傍晚夕阳涂抹,峰面火红;晴夜月郎,峰体银光闪烁。此时夕阳晚照,只见鞭身涂金,熠熠闪光,瑰丽夺目,构成一幅奇特壮美的“夕阳金鞭图”。
紧靠金鞭岩左侧,有一座与金鞭平齐的峰岩。峰形象一只山鹰,头高昂,勾嘴,双翅半展,利吻微张,试振双翅,成俯冲之势,紧紧守护着金鞭,似欲与来犯金鞭者搏击,其形态气势,惟妙惟肖,故有“神鹰护鞭”之誉。
金鞭溪一带主要分布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楠木。金鞭溪沿线楠木品种众多,有香楠、利川润楠、红叶枝楠、光叶石楠、虎皮楠、绒毛石楠、赤楠、大叶楠、蝴蝶楠、竹叶楠等16种,以香楠为最珍贵。
金鞭溪沿溪遍布着一种形状怪异的植物,形状像龙虾,俗称“龙虾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落叶。已近清明时节,“龙虾花”已身披绿装。据说,这种植物在当地有三种称号,根据花形大小不同,花小的称为“米虾花”,花大的叫“龙虾花”,介于中间的称为“河虾花”。深秋时节,老“虾”泛黄成熟,进入采种期,不过,“龙虾花”的种子又酥又脆,轻轻一碰,“叭”的一声,种子就飞了。所以采种时一要看得准,二要动作快,三要抓得紧,否则,“啪嚓”一声,不但种子得不到,还会吓一大跳,这就是龙虾花的绝招——“虾跳”。
金鞭溪似一条蜿蜒的绿色飘带,自南而北,始于闺门峰,止于水绕四门。水绕四门又称天子洲,金鞭溪、龙尾溪、楠木溪、矿洞溪四水交汇于此,四水切割出东南西北四道山门,共同托出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沙洲,山止水回,环壁如城,相传为古代向王天子起兵聚义、称王建天子国的大本营,周围峰岚云聚,一排三座石峰,与四周林立的几十座石峰,古称“签筒、笔架、万岁牌,四十八大将军岩”,都为向王天子留下来的。
水绕四门是一块风水宝地,“香炉岩上旧上堡,汉代留侯张良坟”,传说汉留侯张良就葬在此地。当年张良见吕后掌权后乱杀忠臣,遂辞官随赤松子遍游名山,寻访隐居佳境,经长江,过洞庭,溯澧水,骑马到此,见此处山回水转,奇峰环抱,茂林修竹,中有盆地,势阔气爽,又有涓溪环绕,通达幽深,是难得的福地洞天,喜之不胜,即下马不归,故此地又名止马塌……
到达水绕四门,金鞭溪之行就算结束了。心想,长沙与张家界仿佛总有一根丝线相牵,不说两地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此次以“探望”曾经的老同事为名再访张家界,重游金鞭溪,下次、再下次……是否以“探望”新到张家界履职的朋友为名重游黄石寨、索溪峪、天子山……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集政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48/59/1487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