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西畔,“科创T台”成“种草”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娟 编辑:余惠芳 2025-10-30 20:17: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娟娟 长沙报道

新一线城市长沙,因好吃、好玩、好逛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是在湘江西畔,吸引年轻人“种草”的,是一个舞台——一个有机会让“金种子”变成“金果子”的舞台。

这个舞台,就是湖南湘江新区的“科创T台”——“天天麓演”平台。今天,她满一周岁了。

平台上线副本.jpg

2024年10月30日,湖南首个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平台——湖南湘江新区“天天麓演”平台正式上线。

过去的365天,220多场科创路演,1188个项目竞逐,发布超300亿元融资需求,这些数据,正是“天天麓演”点亮无数创业梦想的写照。

从3年前“天天有路演”的构想萌芽,到如今成为连接2.9万余家科创企业与1000余家投资机构的“超级纽带”,“天天麓演”,这个湖南首个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平台,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信息对接工具”到“生态赋能载体”的跨越,成为年轻创业者的发光“加速器”。

“最初一公里”的陪伴

创新创业需要“最后一公里”的对接,更需要“最初一公里”的陪伴。

在“天天麓演”平台出现之前,湘江新区并不缺少创新创业的要素——高校云集、人才济济、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产业基础雄厚,各类投资基金也十分活跃。然而,这些要素之间缺乏一条更加高效便捷的连接通道。

“我们带着技术从实验室出来,就像突然被抛入茫茫大海,不知道资本在哪里,也不知道市场是否接受我们的产品。”一位来自新区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者道出了初创企业的普遍困境。

让创新创业企业加速成长,正是推动“天天麓演”平台建设的初衷。为此,湘江新区将“天天麓演”平台打造为资本对接科创项目的“扩音器”。

过去一年,“天天麓演”专场活动走进日本、英国,连线德国等海外市场,深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获得初创企业的好评。

天天麓演高校行.jpg

WechatIMG6904.jpg

“天天麓演高校行”将路演现场“搬”进中南大学、湘潭理工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工商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多个院校。

为让更多大学生创业者站上舞台,平台还专门打造“天天麓演高校行”品牌活动,将路演现场“搬”进大学校园。2024年12月以来,“天天麓演”陆续走进中南大学、湘潭理工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工商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多个院校,数十个大学生双创项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展示成果,与来自全国的投资机构直接对接,“智能医疗敷料”等项目当场获得投资意向。这种“资本校园直通车”的模式,有力破解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无门、展示无路”的难题,为其开辟了一条高效对接资源的新路径。

“参加‘天天麓演杯’的系列创赛,让我们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触达更多行业资源。”北京大学博士彭宗阳在参加完“天天麓演杯”第六届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后感慨道。

彭宗阳提到的“天天麓演杯”是由新区财政金融局联合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共同主办的高校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海内外包括哈佛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50多所高校、500多个项目参与,旨在为全国乃至全球高校学子搭建“项目-资本-产业”对接平台,让前沿科技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

“长沙有优势特色产业,是年轻人的集聚地,城市宜居宜业……”对于全国各地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因为参加“天天麓演”系列活动,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湖南、走进湖南的想法。

天天麓演总决赛副本.jpg

“天天麓演杯”第六届高校创新创业大赛。

获得“天天麓演杯”高校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的清华大学光子芯力的联合创始人陆蕾介绍,公司研发的光电融合计算芯片采用全球集成度最高的全波计算技术,打通系统级设计仿真,实现片上光神经网络部署,在光子计算领域意义重大。下一步,公司计划在湘江新区设立子公司,进一步借助长沙的人才与产业聚集优势,助推公司做强。

数据显示,“天天麓演”平台一年来促成的近10亿元融资需求中,大学生创业项目占比近三成。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青春创业梦的起航。

区域平台的“逆袭”

在湘江西畔,每天都有新的创意在萌发,新的创业故事在书写。

“天天麓演”的走红,给遍地开花的区域科创平台上了生动一课——路演平台,不是只有北上广深能当“头部玩家”,区域平台也有“逆袭”机会。

WechatIMG6899.jpg

“天天麓演”用数字化手段解决行业触达难的痛点。

它的成功密码在于:一是“扎根本土”,深度绑定湘江新区的产业优势和基金资源,把“地方特色”做成“核心竞争力”;二是“技术赋能”,用数字化手段解决行业触达难的痛点,设置118个项目标签和79个投资机构标签,不搞花架子只重实用性;三是“生态思维”,跳出“中介思维”做服务,把产业链上的各方都拉进生态里。

平台早已超越单纯的“融资中介”角色,构建起“路演展示—资本对接—政策扶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搭建起自己的“护城河”。

在资源整合层面,平台“左手”牵起创新端,接入岳麓山大科城等的项目资源,更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全国多家高校院所深度联动;“右手”连着全国资本端,汇聚湘江基金小镇近1000家机构超4500亿元的基金认缴总规模,实现“产学研投”深度融合。

WechatIMG6902.jpg

”天天麓演“平台“扎根本土”,深度绑定湘江新区的产业优势和基金资源。

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协同,是生态闭环的核心动力。湘江新区推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让利,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早期项目;平台则建立项目初筛机制,由湘江国投专业团队提前审核项目质量,降低投资风险。这种“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湘江新区模式”,既保证了项目质量,又激发了资本活力。

中南大学博士生李志诚创办的顶材科技,是一家以“工业软件+AI”加速新材料研发的创新企业,通过“天天麓演”大学生专场路演获得天使轮投资。李志诚坦言,从项目打磨到资本对接,平台提供了全流程孵化。公司成立一年时间内,已推出5款商业化合金配方,更成为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伙伴。这条从校园到湘江科创园的创业路,因资本助力,走得稳健而坚定。

一年来,孪生宇宙、中科芯磁、球秀、穹顶医疗、清宝引擎机器人等项目均在平台获得资本的青睐和资金的护航。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适配支持——种子期有天使投资引路,成长期有创投基金护航,成熟期有上市辅导衔接,将打通“0-IPO”全链条。

从“湖南样板”到“全球舞台”

“天天麓演”的一周年,是数字技术赋能科创的成功探索,是资本服务实体的生动实践,更彰显出“岳麓山下好创业”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

WechatIMG6901副本.jpg

2025年全国高校学子长沙行暨“天天麓演杯”高校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展演活动走进湘江新区。

随着更多如彭宗阳、陆蕾这样的创新团队背起双肩包走进湖南,在政策红利与产业生态的双重滋养下,越来越多的“硬核”项目将沿着“天天麓演”这座桥梁,跨越地域限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园,为长沙、湖南打造科创高地注入青春能量。

当然,平台的成长仍有广阔空间。比如,如何让投融资服务更精准适配企业需求,助力项目更低成本获得融资,让投资机构更快找到心仪项目,这些都是下一阶段的重要课题。

基金小镇(张立群,13087319891)DJI_0171-Pano-2-3000.jpg

越来越多创业项目将沿着“天天麓演”这座桥梁,跨越地域限制,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园。

但从“天天有路演”的构想,到“天天麓演”平台的落地,再到如今的成熟运营,湘江新区用一年时间证明:当“秀场”进化为“磁场”,当“吆喝”升级为“对话”,平台“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愿景并非遥不可及。

湘江潮涌处,创新正当时。当2.9万余个科创项目在平台上绽放光彩,当1000余家机构在这里发现机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平台的成长,更是一座城市科创活力的迸发。或许用不了多久,“找科创项目去湖南,融科创资金上天天麓演”,便会成为创投圈的新共识,成为年轻人“种草”梦想的首选舞台。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娟

编辑:余惠芳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54/74/153943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