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工智能+”,为34万孩子修好“教育共享高速路”

来源:红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2025-11-25 16:51:4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1-24_161003_740.jpg

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现场。

图片 36.jpg

AI智慧听说课堂。

图片 46.jpg

智慧书写课堂。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胡谦 长沙报道

11月22至23日,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受邀作《以“人工智能+”赋能共享教育绘就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主题分享。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教育体量剧增,城乡、校际间的差异愈发凸显,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湘江新区如何在实践中破题?

“我们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支撑,以共享为核心策略,为在校的34万孩子修好四通八达的‘教育共享高速路’!”湖南湘江新区给出了答案。

1600+数字化场景,实现全域互联互通

走进长郡双语谷山实验中学校园,学生用数字画笔绘就星际移民、智能交通的科幻图景;制作的“太阳能AI智能垃圾桶”正在联动物联网自动分类;机器人体验课通过编程实现人机精准响应……智慧场景让学习与探索无缝衔接。

在岳麓一小北津城学校,智慧跑道的AI测速系统实时记录着每一位选手的冲刺速度;智慧阅览室里,学生的借阅行为实时成为后台详实的分析数据,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荐;AI语言教室里,学生正通过人机互动开展英语口语训练。

在湖南湘江新区,这种“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场景正在多个中小学课堂上演。

“早在2019年,湘江新区就在全省率先组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联盟。近三年更是投入7.2亿元,整体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目前,新区智慧教育数字基座整合了30余个业务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同时,建成大批智慧教室、AI教学体验中心,1600余个数字化场景实现全域覆盖。

多年的深耕和积淀,为教育均衡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如今,在湘江新区,从城市优质校到偏远乡村教学点,均能接入同一高质量教育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互联互通”。

3000+精品课程,让优质教育无边界

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核心是打破优质资源时空界限,让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共享起来”。

曾经硬件薄弱的莲花镇中心小学,通过创建市未来学校,实现质的飞跃。学校牵头组建“莲花镇网络校联体”,对接片区8所小规模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美术、音乐、体育等专职教师资源,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特色课”。

无独有偶。白箬铺镇光明小学全国优秀教师杨伊老师团队,将美术课堂延伸至社区、博物馆、美术馆,以校带镇、以镇带片,将鲜活美育数字资源辐射区域内外。

近年来,湘江新区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聚焦教学条件优化、人工智能课程推广、实践基地建设、网络智能研修体系搭建及教育社会实验等领域,积极开展试点,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通过2300余人次教师培训、超1000场线上智能研修,培育了一支懂AI、善教学的“王牌师”队伍。

三年来,新区沉淀了3000余个区级精品资源、200余节部省级精品课、800余节省市级名师课及30余项全国优秀案例,全部纳入共享资源库并无偿开放。

教研的共享、课程的共享、活动的共享、资源的共享,破解了农村偏远地区学科教师短缺的难题,也让湘江新区探索出一条以数字赋能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精准智治,让共享育人提质升级

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管、以智助评,如今,“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正在湘江新区成为现实。

在博才洋湖小学的“摆一摆想一想”精准教学实践中,数学老师梁晓燕与其他数学老师一起,运用DeepSeek等大模型开启备课研讨。“以前,老师备课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教学经验,人机协同的模式提高了我们的备课效率,也为老师的教学打开了思路。”梁晓燕感慨道。

在博才小学老师李俊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用智慧纸笔书写答题,系统可自动记录书写轨迹、答题时间、答题正误等数据,老师通过云平台,可实时查看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讲授知识的重点。“系统还能自动整理学生错题,分析学生知识薄弱点并推送变式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李俊蓉说道。

如今,大数据精准教学正实现“千人千面”作业与辅导,让大规模“因材施教”在湘江新区落地。而新区智慧心育系统已累计服务学生超16万人次,“AI星球”自助疗愈近8000人次,普惠心理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也在持续推动校园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精准施策”:智能学位预警实现超前预判,AI校园安全智控大幅提升预警精准度,智慧食堂全流程监管,为共享育人筑牢坚实保障。

三年来,湘江新区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科创活动和精品课评比中荣誉满载。其中,这些奖项有15%来自乡村学校,彰显了新区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的成效。

如今,湘江新区“人工智能+共享教育”的蓝图,正铺成更多孩子可感可及的成长通途。

来源:红网

作者:胡谦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55/69/154564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湘江新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