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鹏
当杭州的“六小龙”横扫热搜,各地争相复制“标杆模式”时,中国数字经济的狂欢背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正浮出水面:当算力、数据、芯片成为标配,各地在“亿次元”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在充满机会的数字经济路上,潜伏着“高水平重复”的陷阱,湘江新区用十年答卷,给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答案——与其在红海厮杀,不如在错位中造山。
锚定硬核技术,湘江新区以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兆瀚服务器突破芯片封锁。因为没有核心技术的“根”,应用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
为推进场景落地,湘江新区的万兴科技用AI重构创意工具,希迪智驾在矿山里死磕无人驾驶。因为技术只有扎进泥土,才能“长出”壁垒。
发力千亿产业集群,互联网岳麓峰会连续举办十一年,湘江西岸汇聚了拓维信息、威胜信息、亚信软件等领军企业。生态只有聚星成环,才能照亮苍穹。
湘江新区的逻辑很清晰:数字经济的歧途,从来不是技术短板,而是盲目跟风后的“通货膨胀”,与其做“第二个某某”,不如做“唯一的长沙”。
于是,在差异化竞争中,湘江新区拒绝了单点突破后的各自为战,选择直面产业内部逻辑与时代发展逻辑,构建“无法复制的创造圈”。
算力与数据,打破了行业界限,超算中心的算力洪流不只服务实验室,其外延无限扩大,赋能千行百业,从智慧文旅到智能网联测试场,把技术底座变成产业磁极。
人才与资本,实现了双轮驱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一流高校揽才,湘江科学城用科创平台撬动创新网络,让资源配置的效率再提升。
如今,当技术狂欢陆续退潮,又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亿次元”的数字经济究竟为谁服务?
湘江新区的答案很“土”,无论是矿山无人驾驶降低事故率,还是AI创意工具让中小企业的设计成本逐步降低,都是用技术解决实体经济的真痛点,让技术价值不在实验室论文里,而在产业账本中。
这或许解释了湘江模式在发展数字经济上的内核,不是可复制的代码,而是对区域禀赋的极致洞察,因为牌桌之上最大的风险,不是慢,而是迷失。
要警惕“标杆崇拜”,盲目对标的结果,往往是既丢了自己的优势,又学不到别人的精髓。要拥抱“非共识”,当所有人涌向消费互联网时,湘江新区选择在硬科技和产业场景中“逆流”,而差异化的本质,是对趋势的二次定义。
湘江新区的十年数字启示,或许在于一句老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在“亿次元”浪潮中,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敢于“错位”、甘于“深耕”的长期主义者。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贺纯
本文为湖南湘江新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jxq.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468.html
时刻新闻